輕小說大展_領券
民國文學與文化研究:第二輯

民國文學與文化研究:第二輯

內容連載 頁數 1/11
【「民國文學」與「民國機制」三個追問】
 
■李怡
 
「民國文學」的設想最早是從事現代史料工作的陳福康教授在1997年提出來的, 但是似乎沒有引起太多的注意,2003年,張福貴先生再次提出以「民國文學」取代「現代文學」的設想,希望文學史敘述能夠「從意義概念返回到時間概念」。 不過,響應者依然寥寥。沉寂數年之後,在新世紀第一個十年即將結束的時候,終於有更多的學者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特別是最近兩三年,主動進入這一研究的學者大量增加,國內期刊包括《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爭鳴》、《海南師範大學學報》、《鄭州大學學報》、《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都先後發表了大量論文,《文藝爭鳴》與《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等還定期推出了專欄討論,張中良先生進一步提出了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民國史視角」問題,我本人也在宣導「文學的民國機制」研究,當然,也有不少的學者從這樣那樣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質疑。在我看來,「民國文學」研究的興起和隨之而來的質疑都十分正常,它們都顯示了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在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探索之後一次重要學術自覺和學術深化,並且與在此之前的幾次發展不同,這一次的理論開拓和質疑並不是外來學術思潮衝擊和感應的結果,從總體上看屬於中國學術在自我反思中的一種成熟。
 
正因為如此,我覺得很有必要以這些爭論和質疑為契機,對因「民國文學」而生的種種分歧和疑問作出認真分析和回應,從根本上說,這與其說是為了說服他人,毋寧說是為了更好地自我清理、將討論的問題引向深入。準確地說,這是一次自我的追問,我追問的問題有三:提出「民國」的文學而不是繼續簡單沿用「現代」的文學,究竟有什麼特殊的意義,「民國」何謂?作為文學研究的一種概念,所謂的「民國文學」究竟可以推進文學研究的什麼?即「民國文學」何為?最後,我本人致力於宣導文學的民國機制,這樣的研究方式究竟來自哪裡?
11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