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生命教育:從自我到社群

生命教育:從自我到社群

  • 作者:邱珍琬
  • 出版日期:2016/08/01
內容連載 頁數 1/7
生命過程就是要體驗。不管是悲喜陰晴、喜怒哀樂,因為有體驗,才顯示其豐富與波折美麗。

楔子

2014年五月二十一日,台北捷運上發生了二十一歲大學生鄭捷的隨機殺人事件,造成四死二十二傷,鄭嫌被群眾與警察人員逮捕時,面無表情。意外事件之後,許多媒體追根究底,企圖想要為這個事件找到合理的解釋。到底是父母親在教養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鄭捷是不是沒有受到良好家庭教育?還是鄭嫌本身就有人格違常,卻一直被忽略?

對於受害者與其家屬親友來說,生命突然發生巨變,腦中出現許多的「為什麼」以及莫名的慌亂與不解,接下來,我們要怎樣繼續走下去?生者是需要答案的。

同年九月二十三日台大土木系與研究所畢業生張彥文,在清晨等候在要與他分手的女友林小姐住處附近,狂砍對方二十三刀,最後還以自殘方式、企圖讓他人誤以為他要殉情。後來張彥文供稱買水果刀殺女友,是模仿鄭捷。

民國一○四年五月底,北投文化國小發生三十歲龔姓男子以刀刎頸八歲女童,導致女童傷重不治,該男子毫無悔意且供稱自己不敢自殺,所以犯罪以求解脫,後來到案後又以自己幻聽為藉口、希望可以減輕罪責。

生命教育所為何事?

鄭捷、張彥文與龔姓男子事件,除了反映出新新一代對於生命意義的無方向感與無為(包括鄭捷不知生命目標、張彥文認為得不到的就要毀掉)之外,還看見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難題(鄭捷的人際關係疏離、張彥文的「掌控感」與「自信」之間的關連),許多人因此而「過不去」。

北捷隨機殺人事件發生之後,有一回我搭台鐵回花蓮,我的座位就是面對門、靠走道的第一個。我一反常態的將背包放置在腳邊,以往我都是將其放在置物架上;後來我發現自己在返鄉全程中,都不能闔眼小憩,對於門口站立的人都懷著猜疑與恐懼。原來,北捷事件的後遺症一直存在,它也讓我們對於一向認為平靜安全的生活起了懷疑。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