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重塑教會

重塑教會

內容連載 頁數 1/8
第2重塑教會裡的聚會
 
有些習俗既古老又脆弱,因此任何廢除它們的念頭都會被視為褻瀆神聖。――布魯斯(F. F. Bruce)
 
整個改革宗神學的重點就是企圖整頓組織化教會而不至於動搖其根本。――尤達(John Howard Yoder)
 
基督徒經常把「上教會」掛在嘴邊。這話的意思就是參加宗教(教會)儀式。
 
有趣的是新約裡既沒有「上教會」也沒有「教會禮拜」,這是兩個在眾使徒過世後很久才出現的詞彙。原因很簡單:初代基督徒根本沒有這種觀念。他們不認為教會是一個來來去去的場所。他們也不認為自己的聚會是禮拜。
 
若根據聖經瞭解初代基督徒聚會的模式,就清楚知道他們的聚會主要分為四類,分別是
 
使徒型聚會。這類聚會是使徒同工以互動的方式向一群聽眾傳福音。他們的目標既不是要從零開始植堂,也不是要激勵現有的教會。在教會誕生期間,十二使徒在耶路撒冷聖殿的外院舉行這樣的聚會(徒五40-42)。保羅在以弗所植堂時,是在推喇奴學房舉行這類聚會(徒十九9-10;二十27、31)。使徒型聚會有兩個主要特徵:一是,大部分事工是由使徒同工負責。二是,這類聚會絕對不是長期活動。它們是暫時的,而且帶有長遠目標。主要是裝備一群當地信徒在耶穌基督的帶領下,不需要人類領袖就能發揮其功能(弗四11-16;林前十四26)。因此之故,使徒最後總是會離開教會,任其自行發展。1
 
佈道型聚會。第一世紀時,教會通常是在固定聚會之外舉辦佈道會。眾使徒會在非基督徒慣常聚集的場所傳講福音。會堂(猶太人聚集地)與市場(外邦人聚集地)就是兩個他們最喜歡去傳福音的場所(徒十四1;十七1-33;十八4、19)。佈道聚會的用意是要建立新教會或幫助現有教會的人數成長。這些聚會是要「看時機」舉辦。它們不是教會的長期活動。腓力前往撒瑪利亞的旅程就是這類聚會的範例(徒八5 以後)。
 
決策型聚會。有時候整個教會需要聚集在一起決定重要事項。使徒行傳十五章所敘述的耶路撒冷會議就是這種類型的聚會。這類聚會的特徵就是每個人都會參與決策過程,而眾使徒和眾長老所擔負的責任就是從旁協助。(詳見本書第十章。)
 
教會聚會。這些是教會的固定聚會。就我們的眼光看來,它們就等於是第一世紀主日上午的「教會禮拜」。然而,它們卻截然不同。
8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