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回憶與隨筆

回憶與隨筆

內容連載 頁數 1/2
譯者序
 
安娜‧阿赫馬托娃是二十世紀俄羅斯傑出女詩人,她的詩作日益為世界更多的讀者所熟悉、所熱愛。過去蘇聯政權潑在她身上的污水,已雲消霧散。
 
兩年前台灣人間出版社為她出版了兩本詩集《我會愛》(短詩)和《安魂曲》(長詩)。據說受到讀者青睞,該社發行人呂正惠邀我再編一本阿赫馬托娃的隨筆集,這也正是我長期以來的想法。
 
審讀、挑選和補譯她這方方面面的著作,工作量很大、很難,也相當複雜,但我願接受這一任務,因為我喜愛她的作品並盡力把它做好。
 
阿赫馬托娃從早期的愛情詩,隨著生活坎坷的經歷、親人的喪失和災難來臨,逐漸轉向對社會的拷問。詩的腔調變了──開始有些揭露、抗爭,最後發展到充滿哲理的控訴和抨擊。
 
散文和隨筆並非阿赫馬托娃的長處。她說過:「我從小熟悉的全部是詩,而對散文從來一竅不通。」她覺得「散文既神秘莫測又誘人試探。」
 
翻閱她身後公布的遺稿,發現她一生中寫了不少散文、隨筆、日記、書信等,雖然大部分沒有最後完成,有的還因不能保留而被銷毀,可是其中已包含著她對非詩歌文體的探討。
 
她多次試寫過自己。少年時寫過,中年時寫過,1942—1943年戰爭疏散到塔什干時寫過,晚年也寫過。她寫的隨筆有的保留了隻言片語,有的留在腦海中,後來憑自己和別人的記憶重寫過。
 
她把自己的隨筆稱作「記憶的閃光」、「潦草的筆記」,準備通過個人的經歷寫出她那一輩人的命運,甚至為未來的作品起了書名──稱之謂《我的半個世紀》。這部書她沒有寫完,確屬文壇憾事。但它已存在,因為其中提到的人都屬於歷史人物。
 
阿赫馬托娃晚年很注意別人寫她的事。她不止一次說過:「我不希望別人篡改我的歷史。」如她與勃洛克的關係,標題本身就充滿爭論性:〈我如何沒有和勃洛克發生浪漫史〉。與她的詩作相輔相成,力求真實,如〈在你的光榮的歷史中難道可以留下空白?〉這是用詩寫下的隨筆。
 
從阿赫馬托娃散落的記述來看,除青少年時代的回憶之外,後期的文章偏重於與他人有失真實成分的歷史進行了爭辯。阿赫馬托娃的記憶力較強,她儘量如實地恢復歷史原貌,如有關她的第一個丈夫古米廖夫,她與一些文友和流亡國外的文人的臆造的情節,從不同的觀點,作了坦率的表白。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