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海線散步:清水人文地誌學

海線散步:清水人文地誌學

內容連載 頁數 1/3
我們的清水

開著車緩緩地從大肚山西邊的坡道往下滑,眼前看到的是一面水粼粼的大海,大肚山的綠意盎然,緊接著是歷史悠久的海線城鎮平原,而在這廣闊的平原上,清水,是海線一顆閃爍著低調光芒的珍珠。

清水舊稱牛罵頭(Gomach),又稱作「寓鰲頭」。這個名稱是來自於400年前居住在這塊平原上的居民─拍瀑拉族人的社名發音。根據荷蘭人於西元1657年的戶口調查,當時「牛罵社」的戶數有58戶,人口共193人。因為平埔族人自稱牛罵,來臺開墾的漢人們根據這個音,將其稱作「寓鰲頭」,若同時用臺語發音的話,會發現兩個音其實有點近,不排除是直接音譯的結果。而這個寓鰲頭的名稱,也沿用著稱呼離清水最近的這個山頭以及山下的湧泉與水圳,寓鰲頭泉、寓鰲頭圳,一直轉變到現在,就稱呼著鄰近的這座山峰為鰲峰山。

鰲峰山腳下,有著從大肚山斷層中冒出的豐沛泉水,水質甘甜,不僅是民生需要用水,在過去沒有自來水的年代,更是家家戶戶洗衣服與交換八卦的好場域。清代漢人來臺後,在此建立了「埤頭莊」,乾隆45年(1780年),社口庄楊同興家族開發了「埤仔口圳」引水灌溉廣大的農田,另外清水蔡泉成號、蔡源順號等人也捐資興建五福圳,引進大甲溪水以灌溉清水平原。

大街路上的五福圳是自西勢附近引入,在埤仔口與文昌祠間與埤仔口圳交叉而過,其水流一向東,一向西,所以來自新竹的詩人鄭虛一曾在此寫出「人物衣冠溯古風、此鄉不與眾鄉同、文昌祠外雙溝水,一向西流一向東」的佳句。這一句文昌祠外雙溝水,指的就是埤仔口圳與五福圳兩道圳溝,一個流向西邊、一個流向東邊。另外也是在隱喻這塊土地上,地靈人傑,孕育了許多傑出的人才,在清代的時候,出了許多傑出的舉人與秀才。

日治時期的清水,更是出了許多對臺灣政治、經濟、文化界影響力甚鉅的人物,包含曾任臺中區區長的蔡蓮舫、推動臺灣議會請願運動不遺餘力的蔡惠如、推動多項公共建設並贊助許多音樂家、藝術家的楊肇嘉等人。另外創辦慈濟的證嚴法師、紅遍半邊天的抗日義賊廖添丁等,都是出身清水的知名人物。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