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臺中美術地圖:走讀臺中美術家的生命史

臺中美術地圖:走讀臺中美術家的生命史

  • 作者:
  • 出版日期:2016/12/26
內容連載 頁數 1/2
回顧百年藝術與人文地景

文/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局長王志誠


臺中在日治時期便有「文化城」、「小京都」之美名,在文學、教育、美術、音樂等各層面皆擁有深厚的底蘊,且培養出無數人才。在美術的領域中,臺中也發展出獨特且傲人的成果,文化中心、藝術場館,也已成為臺中不可或缺的風景之一。

為了讓文化走入人心,落實在生活中,文化局發想出「文化地景」的概念,以文學的筆法書寫臺中的人物、歷史、地景,繼2015年《臺中文學地圖》出版,今年則推出《臺中美術地圖―走讀臺中美術家的生命史》,邀請謝里法、倪朝龍、謝棟樑、洪慶峰、詹前裕、蔡正一、程代勒擔任籌備委員,多次開會討論決定出美術家名單,期望民眾除了向大眾引介臺中的美術家,更能透過追尋他們的生命歷程與藝術創作,發現臺中豐富的文化面向。

百年來,無數位美術家將臺中的風景描繪成畫作,將集體的記憶勾勒在畫布上,成為只屬於那個時代的臺中景致,好比楊啟東《黃昏的貯木池》及張炳南《豐原貯木場》繪製八仙山林場早年景致,葉火城《豐原一角》描繪豐原熱鬧非凡的街景,這些只存在於當時的時代景色,謝峰生《黃昏陋屋》描繪出早年柳川旁的房屋景色,讓後人得以透過畫布,除了感受畫家們的深情與精湛技藝,更可窺見歷史的點滴痕跡。自然風景的描繪則如陳慧坤《谷關龍谷瀑布》、陳銀輝《山的組曲》、王守英《夏日大雪山》,為山水增添更多色彩與意涵。歷年不衰的都市地標,則有張錫卿、陳其茂繪製的《路思義教堂》和《東海教堂》、林天從《黃昏的臺中驛》及詹前裕《市役所夜色》,為這些地標加上更多關於歷史的註腳和藝術家的詮釋。

在工藝和雕塑領域,亦有無數位美術家,為臺中的街景打造出獨一無二的地景作品,成為城市的代表符號,例如陳夏雨為清水高中製作的《農山言志聖跡》浮雕,王水河為早年知名的「南夜咖啡室」設計獨具現代感的建築外觀,陳松在大甲鐵砧山上打造的《劍井》浮雕,謝棟樑在臺中一中所設計的《入德之門》,都是歷久不衰的藝術大作,已是美術家生命中重要的美術地景。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