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7
1通往開戰之路
 
一、從三國同盟到向美英開戰
 
三國同盟、武力南進政策
 
一九四〇年(昭和十五年)七月二十二日,第二屆近衛文麿內閣成立。近衛是公卿家出身的政治家,出生於五攝家之首— 近衛家,家世顯赫。與宮廷也頗多交厚,作為一八九一年(明治二十四年)出生的年輕政治家,在國民中也深孚眾望。從一九三七年六月到一九三九年一月,他組建第一屆內閣,對於曠日持久的日中戰爭也負有重大政治責任。
 
在國內政策方面,近衛通過大範圍的國民化組織建立近衛新黨,並企圖以此政治力量為背景,把軍部置於內閣控制之下,故而,他從組閣前就開始了新體制運動。由於無法克服各股政治勢力之間的對立衝突,新黨構想最終夭折了。大政翼贊會於一九四〇年十月十二日成立,它是在所有政黨解散之後網羅各股政治勢力組建而成。近衛起初期望大政翼贊會能獲得盡可能控制軍部的政治勢力,但遭到失敗,但作為法西斯體制確立時期的國民動員組織,以近衛首相為總裁的翼贊會通過將各種國民運動團體和部落會、町內會等地域性組織收在其傘下,翼贊會發揮了重大作用。
 
在對外政策方面, 在第二屆近衛內閣的運作下, 一九四〇年七月二十七日,大本營政府聯絡會議決定了《伴隨世界形勢推移之時局處理要綱》。這是決定加強和德國、意大利之間的政治團結以及向東南亞實施武力南進的重要國策。結果,同年九月二十七日,日本、德國、意大利三國之間締結了三國同盟,互相承認德國、意大利在歐洲,日本在亞洲的領導地位,決定當和第三國(實指美國)產生武力衝突時,互相之間要進行軍事上的援助。另外,日本政府以軍事壓力為背景,與法屬印度支那當局締結軍事協定,基於這一協定,日軍於九月二十三日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北部。在此期間,當地軍隊擅自越境和法屬印度支那軍隊之間展開戰鬥。日軍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北部,目的是切斷英國等國向中國提供物資援助的援蔣路線(法屬印度支那路線),同時,以確保日軍南進時的基地。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