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4
第一章 其人其著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 ) 逝於公元前322年秋,終年62歲,正是他事業的巔峰時期:作為一位學者,他的科學探索廣泛、哲學思索深邃;作為一名教師,他令希臘最聰明的年輕人為之着迷,並激勵着他們;作為一位公眾人物,他在動盪的年代過着動盪的生活。他像一位智慧巨人,高居於其他古人之上:他之前的人,無人堪比其學識貢獻;而後來者,無人敢比其成就。關於亞里士多德的性格和個性,人們知之甚少。他出身富貴人家,據說是個花花公子,手上戴着多枚戒指,留着時髦的短髮。他消化系統不好,據說身材細長,像個紡錘。他是個優秀的演說家,演講的時候觀點明晰,談話時的論述令人信服。同時,他還有一種諷刺才智。他樹敵很多,他們指責他傲慢。但保存下來的亞里士多德遺囑卻表明,他是個有雅量的人。他的哲學著作是客觀的、不帶個人好惡的,但卻表明他對友誼和自足的珍視,表明他在意識到自己在光榮傳統中的地位時,對自己的成就又有一份恰當的自豪。也許他更多的是令人尊敬,而不是令人親近。
 
對一個傳記作家來說,這樣的資料顯得有些單薄;我們也不希望能像了解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和羅素(Bertrand Russel ) 那樣多地了解亞里士多德,畢竟他生活的時代太久遠了,歲月的深淵已吞噬了他生活的細節。然而,有一件事可以確信無疑:亞里士多德的一生都被一種灼熱的渴望,即對知識的渴望驅動着。他的整個生涯和每一個已為人知的活動都證明了一個事實:他先於其他人關注如何促進對真理的探索,如何提高人類知識的總和。儘管他以一種非凡的投入來追求自己的目標,可他並不認為自己擁有非凡的求知慾;因為他曾斷言「所有人都有渴望認識(世界)的天性」,還聲稱:最恰當地說來,我們中的每個人都是以思想來區分的,因此生命——一種完全人類的生命——就是「思想活動」。在其早期的著作《哲學訓詞》* 中,亞里士多德宣稱「智慧的獲得是令人愉悅的;所有的人在哲學中都會感到安適,也希望把其他事放在一邊,花些時間在哲學上」。「哲學」一詞從詞源學上講,指的是對智慧的熱愛。在亞里士多德的書中,哲學家不是一個隱居的大學老師,從事着遙遠而抽象的思考;而是尋求「人類的和神聖的一切事物的知識」的人。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