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5
「女性」角色於李斯特兩部神劇中的份量之重,是無庸置疑的重要特色。《聖伊莉莎白傳奇》即是以中古世紀女聖人傳奇為故事,情節從伊莉莎白幼年起,至成長、結婚生子、喪夫、被迫離家到去世被封為聖,完整敘述一個女子的一生。其中每一個階段,李斯特均以細膩的手法來呈現伊莉莎白的悲喜歡樂。劇中的另一位女性,在全曲的第四幕占重要角色的婆婆蘇菲,是個性鮮明的負面角色,她負面惡行的後果很快地在此幕的結尾,即以死於雷電大火中做了結。神劇《基督》中,敘述耶穌一生重要的關鍵時刻「誕生」與「死亡」,分別以耶穌的母親瑪利亞的兩首歌曲〈歡喜沉思的聖母〉以及〈聖母悼歌〉來呈現,以女性的觀點做客觀陳述,且〈聖母悼歌〉一曲更是整部神劇中最長的一曲,織度變化豐富,是一首九百多小節的大型樂曲。

李斯特的宗教作品中,以女聖人為主題的作品尚有他於1848年著手寫作的Sainte Cécile,此曲不似《聖伊莉莎白傳奇》以神劇龐大規模呈現,只用次女高音獨唱,配上合唱及管弦樂奏的型態。但是,樂曲元素豐富,使用到葛利果聖歌,獨唱與合唱間的配合也深具巧思。以瑪利亞為主題的作品,則有做於1842年的六聲部混聲合唱Ave Maria I,以及1869年的混聲合唱Ave Maria II,另外有三首均做於1860年代由管風琴伴奏的合唱曲Ave Maris Stella、Inno a Maria Vergine、Rosario。

除了宗教音樂作品外,值得一提的是李斯特對於女性主題有所著墨的經典之作,是在他於威瑪期間(1847-1861)先後寫下的《浮士德交響曲》與《但丁交響曲》。這兩部交響曲有一個相同的特徵,就是都有一個「終曲合唱」,《浮士德交響曲》的「終曲合唱」引用歌德的文學作品《浮士德》(Faust)全書最後段落的〈神秘的合唱〉為歌詞,浮士德的靈魂在女主角葛麗卿(Gretchen)的牽引下,曲中出現「榮光聖母」,歌詞中稱之為「永恆的女性」,引領浮士德升天。而《浮士德交響曲》的第二樂章,更是以葛麗卿為主角,陳述這位悲苦女性的愛恨情愁。《但丁交響曲》則是以Magnificat 做結束。李斯特將《但丁交響曲》原本預備為〈地獄篇〉、〈煉獄篇〉與〈天堂篇〉(Inferno-Purgato-Paradiso)三樂章,最後只寫到煉獄,在〈煉獄篇〉的結尾加一段終曲,即是以Magnificat 為標題,用女聲或童聲合唱來呈現。這兩部交響曲中的女性,除了葛麗卿外,另一重要角色都是聖母瑪利亞。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