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4
第一章  導論

一、西潮的衝擊及其影響

二十世紀的中國遭受全球化的衝擊,如飢似渴地吸收不同國家的文學、文化以至於林林總總的思想及主義。此中包括五四時期的多元吸收,五十年代大陸對蘇聯文學、文化的輸入,「文革」之後,八十年代初的大陸又大量接受西方思潮,可謂五四之後的另一高潮。至於香港、台灣方面,則在英、美文學及思想的譯介以至於比較文學方面,掀起一陣文學熱潮,從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可謂乃其鼎盛時期。這一切的文學吸收與思想啟蒙,對於出生在二十年代並以武俠小說崛起於五十年代的金庸(查良鏞,1924—),均有莫大的衝擊。

五四時期,英美及日本思想深深地吸引了五四的文人學者,例如胡適(適之,1891—1962)對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實用主義」的推崇,對自由主義的信仰;徐志摩(槱森,1897—1931)對英國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的接受,對印度詩人泰戈爾(1861—1941)的引進;梁實秋(治華,1903—1987)等人對莎士比亞的翻譯;吳宓(雨生,1894—1978)為首的學衡派對白璧德(Irving Babbit,1865—1933)的人文主義(Humanism)的推崇以及中、西文化的比較論述;魯迅(周樹人,1881—1936)、周作人(星杓,1885—1967)兩兄弟對日本文學及文化的介紹,對域外小說的譯介,對希臘文化的追溯;郁達夫(郁文,1896—1945)小說所受日本私小說的影響;曹禺(萬家寶,1910—1996)的《雷雨》,更是移植了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1828—1906)的《群鬼》(Ghosts),在巴金(芾甘,1904—2005)的《家》、《春》、《秋》之外,以戲劇的形式響應了五四的激烈反傳統思潮,揭露了「家」的黑暗,從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易卜生透過曹禺的《雷雨》,影響了金庸的武俠小說。因此之故,方有金庸《天龍八部》中,蕭峰在雷雨之夜以降龍十八掌猶如閃電般擊殺他心中的仇人段正淳,不料卻是戀人阿珠易容代父受罰,而此中隱藏的便是《雷雨》中的血緣糾纏。同樣,金庸《雪山飛狐》中眾人上山說出胡一刀被殺的始末,正是喬萬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十日談》(Decameron)的翻版。《雪山飛狐》中胡斐的舉刀殺或不殺苗人鳳,《神鵰俠侶》中楊過猶豫於殺或不殺郭靖,正是莎士比亞《王子復仇記》(或譯為《哈姆雷特》)(Hamlet)中哈姆雷特的著名掙扎:to be, or not to be。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