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7
第一章   見證條約時代的開始──
一八六〇年菲利斯.比托記錄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一八六〇年十月十八日,英法聯軍燒燬圓明園後,威脅要攻佔紫禁城,逼迫清政府交換《天津條約》,並加訂了《北京條約》,主要內容包括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天津、南京等十餘城市為通商口岸,外國人可以在中國內陸自由旅行經商,外國商船可以在長江自由航行,外國軍艦可在中國水域航行,外國人在中國享有領事裁判權,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給予英法兩國巨額戰爭賠款等。條約簽訂後,隨軍參戰的英軍士兵羅亨利欣喜若狂地寫道:「它不僅標誌著中華帝國歷史上一個新時代的開端,而且隨著四萬萬人加入文明國家的大合唱,它還標誌著整個世界歷史新時代的開端。」
 
的確,《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世界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西方可以確認終於打敗了東方最強大的國家;也標誌著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條約時代。《劍橋中國晚清史》的作者稱西方列強通過戰爭開創了不平等條約制度,使得中國的主權在自己的國土上被掩蓋或取消,此後外患日甚。而菲利斯.比托作為一八六〇年英軍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隨軍攝影師,成為進入中國的第一名西方攝影記者,在近一年時間中,用鏡頭記錄了英法聯軍在中國攻城略地的武功和燒殺搶掠的偉績,也見證了寫滿屈辱的中國條約時代的開始。如果說《天津條約》、《北京條約》是文字上確定了西方對中國的征服,那麼菲利斯.比托的照片就是這種征服的圖片證明。
 
一、從塞瓦斯托波爾圍困戰到「印度兵變」
 
作為十九世紀最著名的攝影家之一,比托曾留給攝影史的難題是其身世的迷離。二〇〇四年之前,他的出生地和出生年月有幾種說法。直到二〇〇四年,一位研究者在查閱殖民時期英國政府印度事務辦公室的檔案時,偶然發現了一八五八年三月十八日,該辦公室在給比托頒發印度旅行許可證時留下的備案文件,裡面有比托自己填寫的個人資料:時年二十五歲,出生地是科孚島(CorfuIsland),該島當時正由英國管理(後來歸希臘)。至此,比托的出生時間和出生地才有了一個結論。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