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香港社會階層分析

香港社會階層分析

  • 作者:黃海
  • 出版日期:2017/07/21
內容連載 頁數 1/7
第一章  香港資本家(節錄)

第四節  資本家與香港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一、政改之爭

在香港回歸前的過渡期,香港財團影響力極大,當時無論建制和“泛民”成立政黨僅在醞釀或起步階段,中產及基層都缺乏強有力的政治代言人;中央當時最擔心的是資本家撤資影響香港穩定,在基本法制定的最後階段又出現“六四”風波,中央相對比較弱勢;整體而言,基本法對香港政制的規定非常寬鬆,尤其對資本家給予了較多政治特權。

以落實“雙普選”目標為核心的香港政制改革,除關係管治權的爭奪,關係國家安全,亦直接關係香港社會各階層的政治利益。香港社會認為工商界在現行行政長官由選舉委員會選舉、立法會有功能組別選舉的制度設計中獲得了重大政治利益甚至政治特權,對此是強烈質疑和不滿的。

落實行政長官普選,擴大提名委員會的民主性是一個重要方向,提委會繼續按四大界別組成並維持各界別分別佔四分之一的比例,有利繼續保持工商、金融界在提委會發揮重要作用,但香港社會對此是有意見的,主流輿論希望擴大公眾參與。

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從2017年開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可以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時須組成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提名委員會的人數、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按照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人數、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而規定;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產生二至三名行政長官候選人;每名候選人均須獲得提名委員會全體委員半數以上的支持。香港特區政府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行政長官普選法案最終被否决。

如果將來的行政長官普選方案繼續沿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上述決定,香港工商、金融界在1,200名提名委員會中將佔據300名,而且資本家對其他提名委員會的委員有很強影響力,任何希望競逐行政長官的人士都要大力爭取工商界的支持。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