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展
一本書讀懂印度史

一本書讀懂印度史

內容連載 頁數 1/3
回望史前瘋狂
 
最原始的「磨石匠」
 
在遼闊的印度次大陸生活著這樣一群人:他們矮小、扁鼻、捲髮、黑膚,居無定所,為了躲避野獸的侵襲,經常棲居在巢穴之中;他們不會耕種,靠茹毛飲血生存;他們不知道如何鍛造金屬和燒製陶器,唯一能做的就是打磨粗糙的石斧。或許,把這一群人同現居於孟加拉灣安達曼群島的矮黑人放到一起,會發現許多相同點。那麼,他們會是出現在印度次大陸的最原始人類嗎?答案很難確定,因為他們所留下的線索,僅僅是幾塊形狀各異的粗糙石斧而已。然而根據這些有限的證據,聰明的現代人還是模擬出了這群原始人的生活狀態,並把其歸入印度史前舊石器時代人類。
 
考古學界認為,印度次大陸的舊石器文化從喜馬拉雅冰期序列的第二冰期開始,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個階段。
 
早期舊石器文化的典型是梭安文化和馬德拉斯文化。梭安文化取名於印度河支流梭安省,分佈在印度河流域北部,存在年代估計為西元前40萬年至前10萬年或前5萬年。該文化中心位於拉瓦爾品第(現屬巴基斯坦)一帶,傑盧姆河流域以及南印安得拉邦也有零星存在。梭安文化由生活在第二間冰期的人類創造,其發展演化過程較為漫長,先後經歷了前期梭安石器文化、早期梭安石器文化、晚期梭安石器文化三個階段。這期間他們從製造以砍砸器為代表的圓石礫開始,逐漸學會了控制火和馴養動物,並會用獸皮、樹皮和樹葉禦寒,最後能製造出較好的刮削器和石片工具等。雖然梭安文化沒有人骨化石出土,但在晚期文化遺址中,首次發現了用勒瓦婁哇技術(亦稱修理石核技術)處理的工具,這大大提升了這一文化的文明程度。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