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6
楔子

我是台北醫學院(現在的台北醫學大學)畢業的,一位在美國執業的學長老師跟我說過一個故事:有一次有個病人在美國的一家醫院做了心導管檢查,發現血管沒有堵塞,就很高興地回家了;但是回家一個禮拜後,病人竟然在家裡猝死,為了找出病因,病理學家幫他做了解剖,赫然發現這個病人的「冠狀動脈三條血管都嚴重動脈硬化」。

幫他做心導管的醫師聽到了這件事,自己把心導管的片子再看了一遍,還請同仁也一起研究,大家反覆觀看之後,覺得診斷並沒有錯誤,心導管的影像是正常的,於是請病理學家也再看一遍他們的病理標本,於是病理學家也召集了同事,大家再看一次以後,也堅持他們做的嚴重動脈硬化診斷正確無誤。

問題來了,為什麼心導管檢查正常,可是病理解剖卻不正常呢?有誰犯了錯誤嗎?請恕我賣個關子,到這章結束時再公布解答。當然您也可以直接跳去看答案。

為什麼心臟病總是突然發作

二○○七年三月底時,我在美國紐奧良開會,某天早上搭著醫學會的交通車,當時車上人很多,沒有位子坐,我拉著拉環,跟旁邊的台北榮總江晨恩教授聊著當天即將發表的研究。

「今天COURAGE(Clinical Outcomes Utilizing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Drug Evaluation)研究要發表,很多廠商都剉在等,」他跟我說。

「不會有意外的啦!根據以前研究的薈萃分析,我相信一定是藥物勝。」我非常有信心地回答他,因為之前已經有許多研究,好像線索都指向同一個方向。

「可是網路上已經傳出了研究的結論,說是支架大勝,p值0.002,非常有意義。」旁邊另一位參加會議的藥廠產品經理憂心忡忡地加入討論。

「哦,我覺得這一定是江湖傳言,我才不信支架會勝呢!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前面許許多多的線索,就完全無法解釋了。」我斬釘截鐵地回答。

果然接著沒多久,許多國家的報紙頭條都刊載了一則美國心臟醫學會發布的驚人消息,內容是關於一項名為COURAGE的研究結果,到了二○一四年的整合分析,追蹤了到那時為止所有大型長期追蹤穩定性心絞痛,之後二〇一五年十一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COURAGE研究的長期追蹤報導,結果仍然相同。

這個消息簡單說就是:單純心絞痛的病人,心臟裝上支架並不能活得更久。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