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3
第一章 從自由人權,到安定為先
 
胡適在1927年5月20日結束他歐美之遊回到上海。這是他一生中在政治上最為膾炙人口的一段,原因就是他膽敢用約法跟國民黨要人權。胡適的好友高夢旦的九兄在讚佩之餘,為胡適取了一個「龍膽公」的諡號。事實上,胡適「龍膽公」單挑國民黨的這個故事已經被演繹成了一個「神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大家不去深究胡適約法與人權的來龍去脈,以及他所抨擊的對象;另一方面,是因為大家懵懂於這是胡適一生在政治思想、意識形態上大起大落的階段。把這個「神話」拉回人間,此其時也。
 
胡適在1927年確實是帶著滿腔對國民黨的憧憬回到上海的。他回國以前,特別是在英國、美國的時候,根本就是國民黨在海外義務的宣傳員。當他抵達日本,在報上讀到國民黨清黨、屠共的消息以後,他為國民黨辯護,認為國民黨已經清醒、找回自己了。他的朋友、學生都勸他留在日本觀望一陣子。然而,他執意回中國為國民黨效勞。只是,他一回國就立刻掉入了失望的深谷。胡適對國民黨憧憬的幻滅,反映在他足足一年多的沉默。幻滅不只讓他疏於記日記,也讓他對國外的朋友封筆。然而,就在他幻滅與沉默的時候,他與國民黨妥協的種子已經開始埋下了。
 
就在胡適已經開始跟國民黨妥協的時候,卻發生了「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改組的風波。這個1928年國民政府改組中基會的事件,所知的人並不多。歷來的研究,都把這個事件詮釋成為胡適維護中基會獨立的努力。國民政府北伐成功,在改朝換代之際,罷黜曹錕所派任的中國董事,以新朝所任命的董事取而代之。此舉違反了中基會董事出缺由董事自行遴選的原則。誠然,這個中基會改組的事件是牽涉到了政治干預基金會獨立運作的問題。然而,其所反映的,同時也是北伐成功、定都南京的國民政府試圖展現其主權,貫徹其打倒帝國主義、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口號。換句話說,這是一個國民政府與列強角力的外交事件。中基會不但是管理美國所退還的庚款──中國近代帝國主義滄桑史上最為屈辱的一頁──的機構,它而且是北洋政府時期所成立的。國民政府要外抗強權、內除軍閥,還有什麼比改組中基會更能作為展現其主權的試金石?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