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冷戰年代的危機和衝突

冷戰年代的危機和衝突

  • 作者:翟強
  • 出版日期:2018/01/26
內容連載 頁數 1/1
美日同盟與毛澤東的“一邊倒”決策(1947—1952)

1949年夏,在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時候,毛澤東做出向蘇聯“一邊倒”的決定,明確地向世人宣告:中國共產黨在美蘇冷戰對抗中將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毛澤東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不少學者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強調毛澤東的意識形態理念以及中國革命的內在邏輯。他們認為,以毛澤東為首的那一代中共領導人對共產主義抱有強烈的信仰,信奉列寧關於帝國主義就是戰爭的學說,同情並認同史達林與蘇聯共產黨,仇視資本主義制度,把中國革命視為俄國革命的繼續。由於這種意識形態取向的影響,在面對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對抗時,毛澤東和他的同事們自然地並且毫不猶豫地選擇與蘇聯結盟。強調中共領導人的革命信仰和價值觀念有助於我們認識中共外交政策形成的意識形態根源,有助於我們瞭解中共的國際戰略與國內政治鬥爭的關係。但是,外交政策的制定常常是決策人頭腦中已經具有的觀念與國際事態之間互動的產物。國際事態的發展可以印證或者改變外交政策制定人頭腦中的認知和看法。比如,美國戰後在亞洲採取的遏制革命的政策,特別是重新扶植日本的做法,對毛澤東的冷戰思維和決策就產生了很大影響。美國在日本的所作所為證實並強化了毛澤東頭腦中已經存在的對美國威脅的認識,勾起了他對歷史上日本侵華罪惡的回憶,加劇了他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的敵視,堅定了他要與史達林合作的決心。但是,流覽一下最近出版的有關冷戰初期中共外交政策的著作,卻很少能看見有作者論述美國的對日政策是如何影響中共外交政策的制定的。

本文認為,在解釋中共外交政策形成原因時,既應分析中共決策人的意識形態理念與看法,又應考察國際事態是如何作用於這些理念與看法的。在目前的中美關係研究中,存在著忽視美國政策對中共外交戰略的影響的傾向。為了糾正這一缺陷,本文將著重論述日本在中美對抗的產生與發展中所起的作用,重點探討以下幾個問題:冷戰初期日本在美國遏制東亞革命的戰略中起什麼作用?美國重新扶植日本並將其納入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政治經濟體系的做法是如何影響中共領導人對美國意圖的看法的?美日同盟的出現與中蘇聯盟的產生有什麼關係?美國透過日本來遏制東方革命的做法是如何影響毛澤東出兵朝鮮的決定的?
 
11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