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微笑,告別:對臨終者的精神幫助

微笑,告別:對臨終者的精神幫助

  • 作者:陳世琦
  • 出版日期:2018/04/03
內容連載 頁數 1/7
初來乍到

一九九六年來到花蓮慈濟醫院剛成立的心蓮病房,身為第一位住院醫師,臨終病人的病例寫作成為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

「主任交代,除了一般內科病歷紀錄, 還要每天記錄病人大德的社會心理靈性問題及其變化。」

於是筆者開始加入晨會小小心理師的大軍,希望藉由眾人集思廣益的討論,從病人大德的人格特質與生命經歷,找尋出目前憂鬱、負面情緒的原因;進而找到當下解決問題的方案,同時也能解決每天病歷寫作的困擾。

準備期一:想看到,就讓你看見

「我們有了別人無法想像,共同的祕密」,而死亡見證了這一段情誼。

身為住院醫師,待在臨終者病榻旁愈久,板凳的深度愈夠,就愈被某些靈光乍現、巨大的溫暖所撼動。最平常的例子就是年長的病人寧可委曲,寧可忍受一切身心折騰,寧可兩老淚眼相對,仍堅持向遠方的子孫報平安。

如果遠方的子女決定不告知病情,他們倆也不會多問,因為:

「他們這麼做,一定有他們的道理,我們一定要配合。」

「不能麻煩子孫,要信任他們。」

於是就會看到臨終時鬱鬱寡歡的一對老人家, 和一群因為迴避某些話題而無話可說的家屬。

而我也愈發注意到病人的德行,而非心理的陰暗糾結。比如達哥:

達哥,四十三歲,口腔癌末期病人。因疼痛、腫瘤出血而住進心蓮病房。一日清早,病情較為安適,達哥去空中花園運動,帶著一大罐米漿,順手放在走廊旁的矮櫃上,準備運動後當作早餐享用。

運動完後,拿到米漿一看,密封包裝已經被打開,裡面已經被喝掉三分之一。

達哥認為:這是有人比他更需要早餐。

達哥接下來做了一件我們都想不到的事。他再回到房間,拿出四罐亞培安素, 和米漿一起放在矮櫃上,疊成金字塔型,意思是希望對方享用,我看到的卻是他義比金石堅的情意。

再以「癒花園之小心願」為例:

每次聽到「小」確幸,「小」情歌,「小」日子……,就會想到席慕蓉的那首詩:「當你走過,請你細聽,那顫抖的樹葉聲,是我熱烈的期盼。」

最近,安寧病房空中花園裡野薑花開,暗香浮湧。清晨,陪著一對父子,老先生難得能坐輪椅離開病室,在這極靜空間,靜待日出中央山脈,而天色早已浮白。和老先生大兒子有一句沒一句地聊,大兒子一段時間以來和病房團隊偶有齟齬,他有他照顧方法上的堅持。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