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5
第1章:交易者的心理盲點
 
 一整個上午,柯林盯著S&P e-mini期貨的走勢,耐心等候著交易機會。終於,他看到一個交易架構出現了。
 
他仔細檢視著價格行為(price action),以及他用來決定進場的技術指標。一切都符合他所設定的標準。
 
市場轉向多頭走勢,所有指標顯示上漲趨勢。
 
他心想:「這個架構完全無可挑剔。」
 
 這筆交易幾乎一進場就馬上顯示正面成果。
 
市場猛烈上漲,突破附近的一道壓力線,隨即進入一片沒有任何阻力的「遼闊天空」。
 
從進場點算起,S&P期貨已經上漲了十二點——以這個市場來說,這樣的盤中走勢實屬優異。
 
可是,柯林沒上車。
 
 他沒有下單。事後談起這件事時,他說:「昨天也出現相同的架構。
 
我覺得我今天想著的是昨天的那筆交易——當時我進場了,但失敗,結果賠錢。
 
今天的架構甚至比昨天的更好一些;昨天還有一項指標無法確認,而今天出現的這個,是完美架構。我很自責,但我其實不太搞得懂我為何不下單。
 
我並沒有什麼強烈的情緒,我當然沒有恐懼。
 
我只是在想:昨天那一筆失敗了,今天這一筆大概也不會成功。
 
但我錯了。我為什麼不下單呢?」
 
導致柯林失敗的,並不是他的情緒,也不是他對市場的誤判。擊敗柯林的,是他的思維。
 
柯林的心智進入一種心理學家稱之為「時近效應」(recency effect)的自然心理盲點。
 
時近效應是一種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當我們進行決策時,心智相對注重時距較近的資訊,認為這些資訊比其他資料來得更重要。
 
在柯林的心裡,昨天的交易結果比今天的「完美條件」更顯重要,導致他避開了這筆交易。
 
許多交易者以為交易心理學最重要的面向是情緒。
 
這觀念不全然正確。
 
感受與情緒當然很重要,更是交易者做出可靠決策時所不可或缺的。
 
強烈情緒如貪婪、憤怒,尤其是恐懼,會在交易過程中發揮強大影響力,促使交易者做出偏差行為。然而,情緒並非影響交易的唯一因素。
 
我們的想法以及思維方式也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
 
有時候,我們的念頭會激發強烈情緒;而我們的思維模式總會進一步將之擴大。
 
在另一些時候,如同我們在柯林的案例中所看到的,情緒並非造成拙劣交易決策的主要原因。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