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4
序幕
 
你獨處一室,昏暗中僅有兩部電腦終端機微微閃爍著光。你用它們和另一個房間中兩個看不見的個體聯繫,僅憑兩者對你所提問的回應來判斷是男或女。或者說,按照艾倫.圖靈(Alan Turing)在1950年經典論文〈電腦機器與智慧〉(Computer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中所提議的著名「模仿遊戲」(imitation game),來判定何者是人、何者是機器。其中一個個體想幫你做出正確猜測,圖靈指出,他(或她、或它﹚的最佳策略也許就是忠實地回答你的問題。另一個個體想誤導你,以顯示在你的終端機上的文字,試圖複製其他個體的特徵。你的工作是提出問題,以便將實體事實從言語表現區分出來。圖靈認為,若無法分辨有智慧的機器和有智慧的人類,你的失誤就證明了機器能思考。
 
在此電腦時代的初始時刻,去除實體化(the erasure of embodiment)後,「智慧」成為正式操控符號的特性,而非人類生命世界中的行為。「圖靈測試」(Turing test)為未來三十年的人工智慧確立了議題。研究者為了推動完成會思考的機器,一遍又一遍地執行圖靈測驗核心的去實體化,而信息模式正式產生和操控才是最要緊的。依照克勞德.夏農(Claude Shannon)和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正規化定義信息,有助於推進將信息概念化為實體的過程,這和攜帶這些信息的基底不同。此種表達方式是將信息視為一種無形的、流體的一小步,可在不同基底間流動,而不流失其意義或形式。繼圖靈之後約四十年,漢斯.莫拉維克(Hans Moravec)寫道,人類的身分在本質上是一種信息的模式,而非實體化的表現。他主張人類意識可以下載到電腦上來呈現,他想像出一個場景來表明,原則上這是行得通的。如果可以的話,我且稱之為「莫拉維克測試」,這是圖靈測試在邏輯上的繼承者。「圖靈測試」是設計來驗證機器可以執行過去認為是人類心智所獨有的思考,「莫拉維克測試」則設計來驗證機器可以成為人類意識之儲藏所――機器可以為所有實用目的而變成了人類,這意味你是人機合體人(cyborg),而人機合體人是你。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