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1
1-3 先秦文壇三洪流

先秦文壇三股洪流:一是詩歌,《詩經》是北方文學代表,也是我國韻文之母;一是辭賦,《楚辭》是南方文學代表,也是歷代辭賦之祖;一是散文,無論史傳、策論或諸子散文皆大放異彩,照耀百世。

◎詩 經

《詩經》「六義」之說深植人心,成為後世韻文鑑賞、創作的不二法門。辭賦一體,即源於其中之「賦」:「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陳子昂力倡詩歌復古,提出「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風〉〈雅〉不作,以耿耿也。」李白〈古風〉之一亦云:「〈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可見後世詩人皆以《詩經》比興寄託,〈國風〉、〈二雅〉為依歸。清代詩歌不管尊唐或宗宋,詞(又稱「詩餘」)無論婉約或豪放風格,無不受《詩經》之啟發與影響。至於元人散曲,又名「詞餘」,與詩、詞同屬韻文,自然也與「六義」關係密切。

楚 辭

《楚辭》承《詩經》而來,醞釀出與〈風〉、〈雅〉不同的風味,由於北方山高水深,謀生不易,故人民多重實際;而南方氣候溫和,物產富庶,百姓天生浪漫,多崇尚虛無。因此,《詩經》是寫實文學,而《楚辭》為浪漫文學。《楚辭》與《荀賦》又開展出辭賦一體,鋪張揚厲,雕章鏤句,極盡歌功、粉飾之能事,成為漢代文學的主流。而後有六朝俳賦、唐人律賦、兩宋散賦及明清股賦,均祖述屈〈騷〉,故《楚辭》為歷代辭賦之源頭。

又劉勰《文心雕龍‧ 章句》云:「七言,雜出《詩》〈騷〉。」可見漢代七言詩初興,多少還受到《楚辭》之啟迪,如張衡〈四愁詩〉:「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涕霑翰。」首句帶有「兮」字,仍保留楚歌形式,為七言詩過渡期。

此外,辛棄疾曾作〈水龍吟〉仿〈招魂〉體、填〈木蘭花慢〉仿〈天問〉體,元人有《屈原投江》劇本、明清有《汨羅記》、《讀離騷》等戲曲。足見《楚辭》的影響力不僅止於詩、賦,甚至澤被詞、曲,不可謂不深遠!

 
11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