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8
內文試閱 1
 
〈致不愛我的我〉
不要犯下悖離自然、恣意作畫的愚蠢行為。
──德國畫家 阿爾布雷希特.杜勒

 
隨著年紀增長,漸漸對拍照感到不自在。與其說是嫌麻煩,不如說是恐懼,再加上些許羞愧的心態。直視自己的容貌,我感到相當彆扭。數位相機普及後,市面上出現可以旋轉鏡頭以便自拍的相機,當時的我也曾對自拍樂在其中。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每當在某些場合見到有人把相約聚會的對方晾在一邊,只顧著頻頻自拍,我總會暗自想著:「不要再拍了,看起來就像個自戀狂。」
 
現代人的自拍,和過去畫家們所描繪的自畫像,存在著許多相似之處。不過,我對自拍的認知偏向負面,對自畫像則較為肯定。原因何在?或許是時間的差異性吧!不同於瞬間完成的自拍,自畫像大多需要傾注極長的時間創作,這段過程也因而成為思索自身樣貌與內在世界的契機。
 
【阿爾布雷希特.杜勒——以自畫像展現無畏自信】

 
畫家們留下了難以數計的自畫像,這些自畫像正如同當時的「自拍」。而在西洋藝術史上,最早留下獨立自畫像的畫家,則是阿爾布雷希特.杜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
 
雖然在杜勒之前的畫家們,也曾在畫作中的人群之間繪入自己的臉,杜勒所描繪的,卻是置身在毫無人物背景之前的自己;甚至早在一四八四年,也就是他十三歲時,就完成了一幅鉛筆素描自畫像,其細膩程度,令人難以置信竟是出自一名少年之手。
 
一四九八年,二十七歲的杜勒完成了《自畫像》這幅作品。在頂著一頭討喜捲髮的自畫像中,杜勒身著近似中古世紀的騎士服飾,並戴著象徵知識分子的白色手套,抬頭挺胸地凝視你我,畫中的他,在在流露成功藝術家的姿態。杜勒是首位由德國前往義大利留學,並將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引進北方歐洲的畫家,實力倍受肯定的他,更於一五一二年躍身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的宮廷畫家。
 
即使杜勒出身於被稱為「藝術邊陲地帶」的德國,內心卻始終渴望成為獲得世界認可的畫家。於是,他將窗外景色描繪成異國風景,進而令人聯想到義大利佛羅倫斯畫家達文西的名畫《蒙娜麗莎》的背景。透過這幅畫作,杜勒呈現的並非是靜坐於窄室中的自己,而是昂首立足於得以俯瞰大地的空間。
8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