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4/8

你需要鍛鍊理智、以行動關心自己的情緒,並試著克制自動攻擊自己的潛意識衝動。試著練習讓理智幫助自己梳理那些紛亂情緒,同時了解自己的情緒因經歷什麼而啟動,又需要什麼樣的照護和關心,這才是確切的自我照顧之道。
 
任其情緒擴大蔓延,或是放大情緒、使其趨向災難式的自我毀滅,都不是自我照顧及情緒調節的正確方式。事實上,任情緒擴大蔓延,並不是容許或接納情緒,反而是漠視它,對它置之不理,放任情緒激烈地摧殘自我。
 
這就像看見一個正在哭泣的小孩,越不理會他,他必然哭得越大聲,因為此刻的他需要關注和協助。所以,放任他哭、不停哭、隨他哭到上氣不接下氣、哭到聲嘶力竭,不是一種關愛他的做法,對孩子來說,大人的置之不理,其實是一種冷漠和隔離,也是拒絕和遺棄。
 
這樣的孩子,因為情緒上缺乏陪伴,也沒有人協助他進行調節,日後若是再度經歷內在的情緒不安或不穩,就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緒吞噬或覆蓋。任憑自己的情緒不斷擴張放大,卻完全無能為力,一點辦法都沒有。就像他小時候,當他覺得不安或難受時,身邊的大人一點辦法也沒有一樣。
 
內傷的來源:人際關係的互動模式及日常相處問題
 
人的生活離不開人際關係,即使長大後並不恐懼一個人獨自生活,但是我們的生活中仍然需要其他人存在,才能建立互助、互相供應的生活網絡;且身為人類的生物本能,讓我們仍然渴望與群體產生連結,希望在群體中,體會到情感的交流與生活的相互支持。
 
然而,人際關係的往來,不是只有美好的體驗,有更多部分會讓人體驗到既複雜又不舒服的暗潮洶湧,著實令人煩悶難受。
 
人際關係,是最能讓我們經歷到內在安全感狀態的一面鏡子。當內心的守護力變得越薄弱,我們對外的警戒感就越強,甚至一刻不得鬆懈。
 
一刻也不能放鬆警戒心的情況下,人際關係中的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讓我們更加敏感、更加警鈴大作,使我們堅信這個世界充滿不安全及威脅。
 
有時候,因為內在安全感的不足及薄弱,讓我們不自覺地想要依賴他人、獲得保護,於是固執地幻想著:該如何從外在找到某個強大的人來保護自己,包容自己的依附及寄生呢?不這麼做的話,自己便完全是個無助者,抵擋不了外界的挑戰和任何來自周遭的挫折。
8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