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臺灣攝影家:余如季

臺灣攝影家:余如季

  • 作者:王靜儀
  • 出版日期:2018/11/01
內容連載 頁數 1/3
1. 「白鷺人家」掌鏡人
 
來臺依親

 
1932 年11 月15 日,余如季出生於福建省漳州,家中一共有9 個兄弟姐妹。1945 年,雙親相繼過世,大姐余麗華當時擔任光復後第一任臺中女中校長,遂將弟妹們接來臺灣照顧。余麗華姊代
 
職,特別照顧年紀較小的余如季、余昆泰兄弟倆,冬季天氣嚴寒時,在物質缺乏下,余麗華就用廢棄的軍毯縫製成大衣,讓他們得以禦寒。她也常常帶弟弟到各地旅遊,兩兄弟尤其對日月潭邵族的風土人情和特有樂器杵音留下深刻印象。
 
余如季來臺後,初就讀臺中市立初級中學(今居仁國中),後轉入臺灣省立臺中一中初中部二年級。當時余麗華擔任臺中女中校長,曾代學校保管一台方形120 中片幅相機,余如季因此有機會接觸相機,成為其在攝影方面的啟蒙,從此開啟七十餘年來他與攝影的一段不解之緣。
 
余如季曾在回憶中說道,由於父母早逝,他從小就知道要自立自強。青少年時期雖由兄姐照顧長大,他盡量不給他們添麻煩,當時生活拮据,他總是想辦法自己掙錢。小學的余如季開始跟三哥余如山學習口琴,很快就能吹一口好琴。初中時顯露才華,學校同樂會表演少不了他,還上中國廣播電台表演。高中考入臺中一中高中部,擔任臺中市口琴聯誼會訓練班的講師,兼任該會口琴隊的指揮。余如山除了是余如季的口琴啟蒙老師,兩人還一同研究出一種複音吹法,一人吹奏時聽起來像兩人合奏;余如季也憑藉音感自編口琴樂曲,甚至在1952 年高中畢業前夕,自行刻鋼板、油印,出版《口琴名曲集》一書。
 
由於累積的音樂基礎,余如季也加入臺中一中軍樂隊,他有精確的音準與音感,可以聽出每一種樂器的演奏正確度,因此在1952年成為軍樂隊指揮。當時臺灣社會樂隊很少,所以一中軍樂隊總是被邀請到婚喪喜慶場合演奏,余如季因此得到一些外快,不到20 歲,已經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賺取生活費。
 
臺中一中畢業前,學校請真美照相館替應屆畢業生拍攝個人照與合照,余如季也向同學的父親商借一台相機,替全校各班師生拍攝在學校活動的生活照,收錄在畢業紀念冊,這可以說是他第一本攝影作品。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