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5
痛之書專題
損不足以奉有餘:《極度疼痛》中的欲望與戰慄
撰文、攝影 / 龔卓軍


閲讀蘇菲.卡爾(Sophie Calle)二〇〇三年出版的《極度疼痛》(Douleur exquise),是個勾起躁鬱之心的暗黑閱讀經驗。

這本書讓我忽然想起十一年前,赴義大利觀賞二〇〇七年的威尼斯雙年展時,法國館展出的恰好是蘇菲.卡爾的計畫作品《好好照顧你自己》(Prenez soin de vous)。現場有超過四十五支大小螢幕的影片、六十三種大小不同的紙質輸出,談的是藝術家在展覽一年前接到男友的email分手信,極度痛苦之餘,經友人相談提醒,有了靈感,於是藝術家執此分手email,訪問了一百零七位女性專業工作者,她們分別從律師、語言學家、文法結構專家、印度舞蹈家、扮丑者、家庭婚姻諮商師、獵人頭顧問專家、數學家、哲學家等特異角度,回應了這封email。我記得扮丑的女演員在影像中的表現,回應得特別諷刺、誇張、好笑,印度女舞者跳舞回應得特別詩意、幽怨、動情,法律學者和兩位語言文法學者也分別對這封信字斟句酌,這些女性專業者,給出的不只是形式上的評論,也對書寫者和閱讀者的心情給予了評點,揭露了關於「愛情」的種種痛苦、無奈、戰慄和期待。有趣的是,蘇菲.卡爾本人的痛,似乎因此歷程不藥而癒。

但閲讀二〇〇三年法文版、二〇一四年中文版的《極度疼痛》的時候,恰巧也在二〇一八台北電影節看了VR電影《潛入躁鬱之心》 ,得以透過感官浸潤視界,進入情殤躁鬱者的視知覺狀態,浮沉於虛擬實境的多向敘事世界中,一個一個躁鬱者發作狀態所呈現的房間,分崩離析、升天潛水、紙飛壁變,立刻強化放大了類似《極度疼痛》書中的許多精神世界的細節。當然,《極度疼痛》的椎心動人之處,不僅僅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情殤痛史,這本藝術家之書後半部,還透過他人的父母過世、親人自殺、意外等等第三者回憶的文字化,讓讀者在閲讀他人的極端痛苦經驗時,也被挑戰著讀者自身的存在怖慄經驗,於是,不自主的召喚、重溫、反芻著自身相關經驗的種種,就漸漸與藝術家痛苦經驗同步化,使得《極度疼痛》這本書變成了一個極度疼痛消長的交換平臺,一個因為個人情殤而得以接通各式各樣人生苦痛的交換機。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