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3
第一部
 
心智和身體
 
想開始了解心智,我們就得先了解身體。尤其需要認識的是腦部,因為心智是腦部運作的結果。我們的需求、動機、恐懼和慾望都源自這個最複雜的器官。歷經了幾百萬年的演化後,這些東西被置於腦部結構中,有時甚至非常不適合現代世界。在本書的前三章,我們會介紹心智的生物基礎,以及人類心智和情緒的成長又有什麼相同或不同之處。
 
第一章
 
心智科學
 
2005年,有一名23歲的女性在交通事故中存活了下來,但腦部受到重創,過了好幾個月仍然毫無反應。她呼吸正常,能入睡也會醒來,但醒著的時候對自身和周遭環境都顯示不出任何覺察。這種缺乏反應的情形,讓她得到了醫學辭典裡最令人遺憾的診斷:她會永遠呈現植物人的狀態。
 
這個診斷結果,暗示了病患將不再擁有我們大多數人所認識的心智,不再是一個能夠思考、反應、記憶與覺察的自我。為了測試這個患者是否真是如此,英國神經學家阿德里安‧歐文(Adrian Owen)和同事替這名女性接上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機(fMRI),來追蹤她腦內的血流。(血流量大,代表這個區域的腦部活動較活躍)。他們對著她沒有反應的身體說話,要求她想像兩種場景:一是想像自己正在打網球,二是想像她從自己家的前門開始,走過家裡的每一個房間。科學家請12個健康的自願受試者也想像相同的活動,然後把她的fMRI掃描結果跟自願者的結果比對。
 
比對顯示,患者與自願者腦部的活化區域都一樣。患者想像自己正在打網球的時候,她腦內的運動輔助區(supplementary motor area),也就是負責控制運動的區域,就亮了起來;而她的海馬旁迴(parahippocampal gyrus),也就是腦部負責空間巡行的部分,則在她被要求在腦海裡巡視自家屋內時變得活躍。顯然她是清醒的,不但能覺察周遭環境,還能思考反應。在她靜止的軀殼裡,心智依然在運作。
 
後來,歐文採用類似的方法研究54名植物人與微意識病患。以想像打網球代表「是」,想像巡視代表「否」。受試病患中,有五位能夠靈活回應歐文的問題。歐文與其他人的研究顯示,有將近20%的植物人確實是清醒、有意識的,至少在某些時候是這樣。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