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4/8
因地表變化不同,龍分三格:高山龍、平崗龍,平原(洋/陽)龍。若與尋龍用水而言,又可分兩格,即山龍法與水龍法。山龍山勢起伏,脈絡變化萬千,是三格中常聽到的龍法(同參山龍篇)。另平崗龍,相對高度應屬山龍,但其上平坦,與平原相似,又屬高山平陽。而平原龍者,中國江南水鄉多此類型,雖平鋪如掌,但水局相對形式多樣,移宮換步即變化多端,鮮爲人知。《天元餘義》有:
「平崗之用水,則與平原無以異也。由此言之,雖名三格,實格二耳。」(地理合璧)。
2.息道與漏道
龍身的第二個關鍵處即辨息道與漏道。這是龍身支或幹在行龍時,龍身彎環內的地區,此環內也可使氣脈止蓄,但非只要彎環即好,是要辨別息漏道的。例如:
《天元歌》:「轉處不分名息道,轉入分流名漏道,惟有息道是真龍,漏道多轉總成空,轉水不漏皆堪穴,不必止處求盡結,盡結原來是龍頭,轉處腰腹亦堪收,龍頭偏側俱精妙,腰腹完全力量優。」(地理合璧)
《歸厚錄》:「何謂息道?觀水轉環,轉處不分,元精內涵,一轉一息,一息成胎,息多胎足,磅礡雲雷。若見分流,內環外棹,滋液滲泄,物華中耗,雖有轉形,止名漏道。息道氣聚,交雄媾雌,漏道氣泄,鳳瘦鸞飢,惑此二道,龍穴安知?」(地理合璧)
「大道幹水行龍須有息道,而後龍為真龍,枝水結穴亦須有息道,而後穴為真穴,小幹有胎息亦可立穴,不必皆枝,若無胎息并不名龍。」(地理合璧)
這些話的含義是說,水龍龍身轉曲行進,若在立足點近身之彎環中,灣身完整而無分流者謂之「息道」(圖36、37)。此灣內氣脈融結,胎息充足,形家完好,乃真龍身。反之,若立足點前近身去水處,灣身有分流者:去水邊有去水,謂之「漏道」(圖38),陽宅之道路有此現象者稱「漏氣」;來水邊有來水,謂之「暗口」,如「橫過暗口禍如錐」(《古鏡歌》)。「漏道」者無力,「暗口」者大凶。因水灣內本身即可融結氣脈,但被灣內之分水將氣帶走,使之盡泄而無胎息;或灣內之他水雜將雜氣帶來,使之氣雜不純,故此種水體雖有彎身已非真龍了。由此可知,這屬於龍腹結作之地,幹水以息道為直龍身,支水也以息道為真結作,小幹龍有此亦可立足使用;但若為漏道者,則皆非真龍結作。
共
8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