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7
前言
 
一九○七年三月三日,佛洛伊德與榮格初次見面,他們兩人就欲罷不能地聊了十三個小時。這兩個人最後一次一起出現在同一個房間是一九一三年七月七日至八日,在慕尼黑舉行的第四屆國際精神分析大會(Fourth 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 Congress)上。就人們所知,在這個場合中他們彼此沒說過半句話。於是思想史上最惹人爭議的一段情誼,就在沉默中結束了。然而,這兩個並肩工作了六年多的男人,仍毅然決然地改變了廿世紀的思潮方向。
 
這是個關於那段夥伴情誼的故事。但是我並不想要以傳記的角度來講述這兩個男人的一生;我也不想偏袒任何一方。我之所以想要講述這個故事,是希望大家可以注意到這兩個人的共同研究成果的重要議題。
 
在他們倆人合作的這段期間,佛洛伊德與榮格使新的心理治療方法——精神分析——得到極大的注目,其詮釋性觀點也廣受認可;這些觀點有些是相當激進,也因此而使其變得與眾不同。若沒有這兩個人,或者更明確地說,若沒有他們的通力合作,我們今天所知道的精神分析就不會存在。但如果佛洛伊德和榮格催生了極度新穎的事物——直到今天我們仍持續體會到其日新月異的價值——他們也以無可避免的方式形塑了他們的創造物;該方法不僅反映出當代的需求,我們也應該要瞭解並認知其最終造成的扭曲是什麼。
 
顯然,榮格和佛洛伊德間的情誼是個值得敘述的重要故事,但卻不容易從批判的角度來說明。我們偏向對這兩個男人抱持欽佩讚賞的態度。我們寧可一直將他們當成英雄,希望他們一如其後出現的無數軼聞趣事中的形象,擁有魅力、富有人性、多疑且聰明絕頂。在為人類的心靈,尤其是為人類的限制開啟了全新的視角後,佛洛伊德與榮格勢必是與自我反思的無比重負共同存在的第一批思想家,而這自我反思正是現代人的心理特色。就這個意義上,他們是第一批廿世紀公民。想到他們擁有這些新自覺形式所需的人性美德,就令我們心滿意足又欣慰。
 
在對立中,人往往會突顯出自己的性格。在他們晚年時,即便情勢迫使他們必需反對自己的理論,他們也能優雅以對。對於佛洛伊德那不悅的抗議,我想我們都耳熟能詳了。他說:「有時候雪茄就只是雪茄而已。」但或許他對於亞伯拉罕.卡迪納(Abram Kardiner)所提出問題的回應更能說明一切。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