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5/7

對立雙方在基本看法上的深刻分歧,有助於解釋今日政治衝突何以如此難以控制。這是因為固定派和流動派已經分別在共和黨和民主黨基地佔據主導地位,如此一來不僅各自陣營的狂熱派更加堅定立場,也限制那些混合世界觀的美國民眾去想像一條不同的道路,這些民眾原本不是那麼頑固、也許更願意相互妥協。
 

 
現在美國民眾的世界觀跟政黨傾向緊密相關,但過去並非如此。喬.史卡波羅的父母雖然選擇了法律、秩序和尼克森來解決1960年代的騷動,但史卡波羅一家其實是民主黨,原本世居肯塔基州,後來搬到喬治亞州和佛羅里達州西北部住了很多年,宗教方面屬於基督教浸信會。當時很多民主黨人雖然跟共和黨一樣,都有固定的世界觀,但兩邊也都有相當數量的「流動派」。雙方當然也都有自己的狂熱黨員,但民眾越過政黨分界望向對方陣營時,還是會看到很多人的世界觀跟自己一樣,在思考世界的危險與機遇上有著相同的基本感受,儘管大家認同的不是同一個政黨。
 
在大蕭條時期及隨後幾十年中,共和黨與民主黨的分歧,主要不在於基本世界觀的不同;關於稅收與政府支出的看法不同,才是政黨對立的核心,並不是因為什麼世界觀。過去那種政治風格,現在看起來就像是某種奇怪的夥伴關係。大多數非洲裔美國人和種族隔離的南方白人都屬於民主黨,這兩個族群雖然在種族議題上針鋒相對,但是在大蕭條期間同樣遭到最慘重的衝擊。當時由羅斯福總統主導的民主黨政府,承諾提供大量政府資源來減輕他們的痛苦,因此雙方都對民主黨感恩戴德。而共和黨就希望政府要節省一點,不能這樣動輒灑錢。重點就是,民主黨會爭取多點開支,共和黨會說少花一點,但不會有人主張都不要花錢。如果是這種分歧,對立雙方都願意坐下來好談一談。
 
到了1960、70年代的激蕩和動亂,兩黨重大衝突的領域和情勢開始發生變化。隨著街頭大規模抗爭,美國各大城市民意沸騰,越戰議題在海內外肆虐流竄,兩大黨都分別各自重新定位,認清自己應該向哪些人展開訴求。共和黨在種族議題上採取「傳統」立場,反對教育及工作上的族群融合政策;抵制文化改革,包括那些對於家庭與個人關係方面的進步觀念;在外交事務上,強調的是美國軍事力量能在世界舞台扮演什麼角色。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