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7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十八歲那年,我懵懵懂懂地選擇了經濟學專業,一學七載,直到北大碩士畢業。我曾經以為「經濟學」是研究金錢的學科,後來才發現它其實是一門關於「規則與人性」的科學。金錢,只是遊戲的一種分數,比起「美貌」、「快樂」、「成功」之類,貨幣更容易被度量而已。
 
在經濟學中,人所追求的被定義為「效用」,可能指金錢,也可能指快樂、夢想、成就感等。而經濟學科,就是研究在資源相對稀缺的情況下,個人、企業、國家等各類主體如何追求效用最大化的過程。
 
隨後十多年裡,當我開始面對更多重大選擇、思考人生意義時,也許因為早年的經濟學訓練,我很快地意識到,人生是一道資源配置的選擇題── 當擁有稟賦(資源、天分、財富、時間、品格、意志等)時,我們如何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這一道道選擇題就構成了我們的人生。
 
01
 
經濟學中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場景,用來解釋經濟學研究什麼問題:假設魯賓遜漂流到孤島,他手上有糧食,他的問題是,糧食並不是無窮無盡的,他只有那麼多。他該怎麼辦?就像我們只有那麼多時間,生命只有這樣的長度,我們該怎麼度過這些光陰。
 
資源是稀缺的,更複雜的是,資源並不是只有一個用途。如果這些糧食只有一個用途,就是被吃掉,那麼要解決的只是一個技術問題,即如何讓同樣的糧食生產出更多糧食。如果我們的時間只有一個用途,例如掃地,那麼人生就會成為一個效率問題,即如何盡快清掃乾淨更大面積的地。然而魯賓遜可以選擇把一部分糧食吃掉,一部分種植下去,換成明年更多的糧食;他也可以選擇一部分用來餵雞,這樣有雞蛋和雞肉吃等等。就像我們的人生,時光可以用來讀書、工作、照顧家庭、娛樂休閒;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專業、不同的職業,與不同的人戀愛;我們可以在不同活動上選擇分配不同比例的時間與精力,也可以選擇在生命的某個時間點做或者不做些什麼。
 
因為變量複雜,因為不確定性,因為我們的感受會改變,因為資訊不對稱,這些決策沿途還會一直改變。所以你看,人生是一道道選擇題。在我們有限的「所有」中,在大量的不確定性中,去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自我。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