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人間蔣渭水:蔣渭水歷史影像集

人間蔣渭水:蔣渭水歷史影像集

  • 作者:
  • 出版日期:2019/11/22
內容連載 頁數 1/2
讓思想的風在臺灣盛放:文化先聲蔣渭水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民族自決」,對於1920 年代的臺灣知識分子推動臺灣民族運動抗日,有著深遠影響。
 
蔣渭水身為醫師,不僅醫民也醫世。他在以日文發表的〈臨牀講義〉中,診斷臺灣是「世界文化的低能兒」,罹患「智識營養不良症」,並開出「文化運動是對這病唯一的原因療法」,因此,推廣文化與教育勢在必行。
 
說到啟迪民間知識,早在大正9 年(1920),蔣渭水就成立「文化公司」,輸入日本與中國的報刊、圖書和雜誌,將近代思想與文化研究引進臺灣。其中,包括臺灣最早的政論雜誌,由在日本留學的臺灣人組成的團體「新民會」所發行的《臺灣青年》。
 
大正10 年(1921)1 月,「新民會」展開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要求臺灣自治,揭示「臺灣非臺灣人的臺灣不可」。蔣渭水曾在〈五個年中的我〉自述與林獻堂結識的經過。大正10 年(1921)春,於宴席中由林瑞騰介紹結識的「新民會」會長林獻堂,當時正要啟程前往東京,從事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蔣渭水認為,臺灣議會的設置是「臺灣人唯一無二的活路」,臺灣需要有一個文化啟蒙運動團體教育民眾,喚醒民族自決,與「新民會」相呼應。在蔣渭水、吳海水、林麗明、林瑞西等人的組織下,10 月17 日在臺北大稻埕靜修女學校(今私立靜修女子高級中學)召開臺灣文化協會成立大會,會員達1,032 人,當日出席的學生會員就有300 名。會中通過章程,並推舉林獻堂為總理,蔣渭水任專任理事,理事41 名,評議員44 人,主要成員以地主、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為主。
 
臺灣文化協會創立後,透過發行刊物、在各地設置讀報社、開辦夏季學校、舉行文化講演、放映電影、演出新劇、成立各種社團和開設書局等方式,大力宣揚近代知識與思想。
 
當時民眾識字率不高,文化講演是啟蒙運動的主軸,講演活動在大正14 年(1925)達到頂峰,一年315 場,聽眾達11 萬7千多人。在文化講演開始前,地方人士大多以鳴爆竹、樂隊表演遊街,熱烈歡迎講演團的辯士,如此盛大的活動每每引來警方的關注。例如,《臺灣民報》曾報導,一場鶯歌的講演,講者只有蔣渭水1 人,出動的警察卻多達20 餘人。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