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5
陳介涵 鋼琴家
 
突破限制 奏出令全球驚嘆的樂章
 
她的手不夠大,
卻克服先天條件不足,成為享譽全球的鋼琴家;
她一句俄文都不會,
卻隻身負笈俄國,只為挑戰心中夢想殿堂。
陳介涵,憑著勇於面對問題、克服困難的意志,
用有限的琴鍵,彈出無限精采的音樂人生。

 
坐在史坦威鋼琴前的陳介涵,身形嬌小、手臂纖細,但是當她的雙手按下第一個音符開始,旋律時而如歌輕盈、時而縱橫開闔地流瀉在空氣中,普羅高菲夫、莫札特、拉赫曼尼諾夫等音樂巨匠的樂章,在她手中幻化成一個個鑲上溫暖金邊的圓潤音符,「讓鋼琴說話的女孩(a girl who makes the piano speak)」是義大利樂評給予陳介涵的評價,貼切又精準。
 
第一位獲「學者之家」邀請的台灣鋼琴家
 
畢業於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與俄羅斯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兩大名校,陳介涵身上同時融鑄了台灣本土扎實的訓練,以及美俄鋼琴名師的深厚素養,造就她寬廣的音樂視野。
 
陳介涵也是目前台灣少數能夠深度詮釋俄式音樂文化的音樂家,她在二○一七年至二○一九年連續三年,受到俄羅斯莫斯科「學者之家」邀請,成為第一位於該演奏廳公開演出的台灣鋼琴家。
 
雖然已是當今最受矚目的年輕鋼琴家,舞台下的陳介涵沒有高高在上的音樂家姿態,她的笑容真誠而溫暖,帶著彷彿要將心都掏出來般的赤誠,急促地想跟世界分享更多關於音樂及生命的美好。
 
「只有能聽到充滿這世界音樂的人,才能創造自己的音樂,」陳介涵正是日本直木賞作品《蜜蜂與遠雷》中所描述的音樂家。
 
因為對音樂的熱情與尊敬,陳介涵一直在打破外界的刻板印象,不論是手不夠大的先天條件,或是不追逐國際大獎的絢麗榮耀,甚至是已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還能活躍於樂壇……。
 
這些看似不利的限制,都沒有阻礙她的職業之路,反而讓她學會用自己的步調,立足台灣、連接國際,持續用鋼琴綻放出優雅、從容的音樂花朵。
 
「成為鋼琴家,對我來說好像是很自然的事。」陳介涵如此分享。因為母親未能完成夢想的遺憾與補償心理,陳介涵從小就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下長大,每天一早起床,耳邊流瀉的便是各個鋼琴家彈奏的經典樂曲,音樂就像是空氣一樣,滲透進她的血液裡。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