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4
龜蛇福地

有清一代,將臺灣納入帝國的版圖,位處後山的蘭陽平原,是臺灣開發較晚的地區。那片隱存於後山,群山環抱,東面向洋的一隅祕境,曾散居著千年自在生活的「人」。直至另一群視他們為「番」的人闖入後,帶來了相對發達的農耕文明,開始往後兩百年的平原開發歷史。一片本如桃源的世外美地,終成了他們設想的良田美池,而為世代生居之所。

當開拓先民翻越草嶺險道,經山海當間的羊腸小道,跋涉而來,到達眼前的這個平原展開之處,極目平疇,溪港分注的新生沃壤時,必是忘卻沿途辛勞,並為此景象,感到驚嘆而亢奮的吧!

噶瑪蘭志略:「……幅員袤斜,山形彎如弓背,皆由東南而趨西北。水源則支分兩派:一由西北出烏石港,一由東出濁水溪。攬其全局,皆背西而向東,眾流歸大海焉。」

空間封閉而多雨的自然條件,造就平原地形的自成一格,形成風水地理上的「龜蛇把海口」之說。海上有峙立的龜山島,陸上則有沿岸一路綿延,港口沙線一道如蛇,似護衛寶地的神靈,地理形勢特殊,讓道光之初,入蘭先民自武當迎奉北極玄天上帝金尊至此,在這個平原漸開,山海、河港交會之地,立廟奉祀,以祈得風調雨順,保佑黎民平安。

當初,冒險渡海來臺,試圖尋找一個安身立足之地的漢族先民,也許看過眼前這河沼遍布、密林盈野的一幕,想像這個未來平原開拓的起點,爾後會成為如何的樣貌?也許,這樣的想像,比不過如何面對眼前不確定處境而尋求生存的問題來得迫切。但先民即使充滿著未知與驚懼,卻能一往無前,那是基於對美好前景的期待,和心中有個美麗所在的追求渴望!

雨的平原

蘭陽平原,一個時常浸泡在雨水中的平原,是幼年對家鄉的大部分記憶印象。

一句「竹風蘭雨」的地理俗諺,說明了宜蘭下雨的頻繁景況。陰雨綿綿,如煙似霧,難得見晴的天氣,從春雨開始,經彷彿沒有止境的梅雨季節,到了夏秋之間,常見由海上襲來的颱風,而後東北季風來時的溼冷,讓冬季顯得特別的漫長。

豐沛的水氣,醞潤著平原,如掛了一張灰濛濛的幔帳,密密斜斜織著雨的故鄉,一年到頭的雨水天,是一場沒有謝幕,溼漉漉的夢。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