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7
第一章脆弱的謬誤:
殺不死你的,讓你更脆弱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公元前四世紀
二○○九年八月,維吉尼亞州夏綠蒂鎮(Charlottesville),三歲的麥克斯.海德特(Max Haidt)開始在幼稚園上學。不過,在他獲准走上十八年的求學路到大學畢業之前,他的父母喬和潔恩(Jayne)必須參加強制出席的入學說明會,聽麥克斯的老師講解校方規定和各種程序。從討論所花的時間判斷,最重要的規定是:不可以帶堅果。因為可能有學生對花生過敏,所以絕對禁止帶含有堅果的東西進學校。當然,花生是豆類,不是堅果,但有些學生也對木本堅果過敏,所以乾脆把堅果、堅果醬和花生、花生製品全都禁了。為以防萬一,只要是在有處理堅果的工廠製造的食品,學校也不准帶,所以很多乾果和點心亦在禁止之列。
隨著違禁品清單逐漸變長,隨著時間滴答滴答過去,喬問在場家長一個他認為能幫助討論的問題:「這裡有沒有人的孩子對堅果過敏? 如果哪位的孩子真的有過敏,我想大家一定會全力配合。但要是班上的小朋友都沒有這類過敏,我們是不是能稍微放寬規定,不全部禁止,只禁花生就好?」
老師顯然對喬的問題有些不快,她馬上阻止其他家長回應。別讓其他人為難,她說。別讓其他家長不自在。不管班上有沒有人過敏,校規就是校規。
你總不能怪學校小心謹慎。直到一九九○年代中期以前,還很少聽見美國孩童對花生過敏。一項研究顯示:在當時,八歲以下兒童有這類過敏的只占千分之四(照這個比例,麥克斯讀的幼稚園可能沒有人過敏,畢竟全校差不多才一百個孩子)。可是據同一份報告:用相同的方法在二○○八年再做一次調查,過敏率增加超過三倍,變成每千名孩童有十四名過敏(換句話說,麥克斯的學校可能有一兩個孩子過敏)。美國的孩子為什麼越來越容易對花生過敏呢? 沒有人知道。但合情合理的反應是:小孩子比較脆弱,我們得保護他們,別讓他們碰花生、花生製品和所有接觸過堅果的東西。做得到的為什麼不做? 反正,除了家長準備便當得麻煩一點,這不會造成任何傷害,不是嗎?
共
7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