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6/6
現在學校和家庭中都有使用乾濕球溫度計。這個溫度計是由藉著讓測量溫度的地方直接裸露在空氣中的乾球溫度計,以及用沾水的紗布等布料覆蓋著測量溫度地方的濕球溫度計所組成,不僅能測量溫度,還能測量濕度。當濕度愈低,濕球溫度計的溫度就會比乾球溫度計愈低,只要利用兩者之間的差異就能測量出濕度。就像是夏天只要在庭院灑水,周圍就會變得涼快一樣,因為水蒸發時需要大量的熱(從空氣中吸收熱能),所以水蒸發之後,水溫就會下降 ,周圍空氣的溫度也會跟著下降。當乾濕球溫度計中的濕球溫度計裡所含的水蒸發時,同樣也會吸收熱能,使得濕球溫度計的溫度比乾球溫度計要來得低,所以當濕度愈低時,濕球溫度計的溫度也就會愈低。雨滴的溫度也與濕球溫度計的溫度一樣,幾乎適用於同一個原理。簡單來說,雨滴的溫度與測量接近地面空氣的濕球溫度計所測量出來的結果差不多,也可以說當濕度愈低溫度就愈低。雨滴掉落下來時,會不停地經過不同溫度、濕度的空氣,雖然說雨滴越大,雨滴的溫度就會與該處空氣中的濕球溫度計所測量出來的溫度差距愈大。但即使是如此,雨滴的溫度還是會遠低於地表的溫度。因此,當身體被雨淋濕的時候,身上的水就會跟著蒸發,覺得開始變冷也是理所當然的。
筆者就讀研究所時所提出的第一篇研究論文,主題就是假設從雲層裡降落下來的雨滴為一群體的話,此群體會在降落過程中蒸發掉多少水分 。目的在於,當使用人工降雨形成雲並且下雨時,用數值計算出雨滴在雲層下方蒸發時,雨量會減少多少。 對於此計算而言,重點在於要正確地知道雨滴溫度是透過上述過程所產生。只不過因為這個計算方式非常複雜,即使用到當時最大台的電腦也無法計算出來。原本只是希望能將自然界中的雨滴溫度,當作微觀物理過程的結果展現出來而已,沒想到正要開始計算的時候,才發現困難至極。
剛剛提到的是雨滴蒸發時的溫度,不過在降雨之前的雲層裡,雲滴成長的過程、雪結晶變大的過程以及雪融化的過程中,雲滴、雪結晶、雪的溫度也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但是,當開始要試著要正確的求出剛剛提到那些溫度時,才發現這些也是非常複雜且數值龐大的計算項目。
共
6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