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9
我們都是輪班工人 

如果你是輪班工作人員,半夜醒來上班,凌晨才下班,或得整夜保持清醒,那麼你一定有深切體會,知道抗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原始生理需求的感覺。就算你不是輪班工作人員,我相信你也會記得自己對抗內部生理時鐘的經驗。事實上,我們都是輪班工人。有時生活中,我們也經歷過睡眠干擾,但對許多人來說,熬夜已然是習慣。如果你在學校或工作上通宵活動,或熬夜準備考試、整夜睡不安穩,也許是穿越多個時區旅行、熬夜照顧生病的家人,或者得反覆醒來好幾次幫寶寶餵奶和換尿布,那麼你也算是輪班工人。長時間通勤的全職工作、加上家庭例行公事,就像兩班制工作,得等到半夜才能上床睡覺。即使是一次的社交聚會到深夜,也可能像跨時區旅行一樣具有破壞力,我們稱之為「社交時差」(social jet lag)。

「我們都是輪班工人」不是無中生有的想法,有數據可證明這是事實。例如,慕尼黑的研究人員提爾·羅納伯格教授(Till Roenneberg)針對歐洲和美國五萬多人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大多數人不是到半夜才上床睡覺,要不就是很早起床、睡眠不足 , 。同樣的,一般人在平時和週末也有不同的就寢時間表。2017年的世界睡眠醫學研討會上,羅納伯格發表他的研究數據,顯示大約87%的成年人有社交時差,週末比平時延後至少2小時才上床睡覺。

大約六年前,我的實驗室開始監測近兩百名大學生的活動和睡眠模式,我們發現與羅納伯格相同的結果。到目前為止,在全部人當中,只有一個學生確實每天(包括週末)大約在同一時間(半小時內的差距)上床睡覺,也只有一個學生一週至少兩天在午夜前上床睡覺。

我們還監測了孕婦和剛生完小孩的職業婦女,她們的模式也非常不穩定,事實上,跟消防隊員的模式很像,每晚都會被叫醒好幾次。對於許多女性而言,身為母親最難的部分是違背生理時鐘,得在夜間保持清醒,還要想辦法在白天不固定的時間補眠。因此,新手媽媽唯一能睡好覺的時候,就是除了配偶/伴侶的協助之外,還得到公婆或父母的支援,幫忙分擔一些夜間的任務。
9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