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5
1-1 關於這本書
 
為什麼我們會被騙?
 
為什麼我們會做出不是出於自由意志的決定?
 
又或者,為什麼明明似乎是出於自己意志做出的決定,事後卻越想越覺得不對勁?
 
同時,我們也可以反過來想想:
 
為什麼詐騙集團可以騙到民眾?
 
為什麼有些商人可以引導我們做出某些我們自己並不想做的決策?
 
身為臨床心理師,我們對人類行為深感好奇。在某次一群心理師的聚會裡,我們看著新聞報導,順勢聊起台灣社會裡的詐騙案件。聊得正熱烈時,某位平時形象精明幹練的心理師小聲地說,「其實⋯⋯我也有被騙過⋯⋯」。
 
所有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移向那位夥伴,大家先是訝異,接著感到好奇。
 
在大家的鼓勵之下,他開始說起如何「明知自己正愈陷愈深」,卻仍「無法自拔」的始末。了解這個事件的始末後,我們才驚覺,其實所謂的詐騙、話術,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就算受過訓練,而且還是對「人」有多一些瞭解的心理師,也很可能因為某些不自覺的因素,乖乖把錢交給別人。
 
這讓我們三位作者開始好奇,這些詐騙或「類詐騙」 事件中,是否有一些共同的心理機制?
 
於是,我們開始回顧相關的文獻與資料。試著用心理學中「已知」的概念,來解釋詐騙、類詐騙事件中我們仍「不知」的部分。而讀者現在看到的,就是我們這段時間投入這個議題後發現的小成果。
 
此外,我們亦在徵得該位心理師的同意後,閱讀了他所提供的數篇日記,再與他進行詳細的訪談,最終改寫出一個完整的「心理師受騙日記」。我們期待,藉由忠實呈現出當事者受到詐騙/類詐騙的反應後,讀者可以真正理解與同理當事者常會出現的感受與想法。
 
我們的初衷很簡單,希望大家對這樣的現象能更有「自覺」與「知識」。「自覺」在書中將不斷地被提起,因為這種意識是自我保護的基本功。而「知識」更將能強化你的有所自覺,讓你更能順利遠離被騙的風險。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