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9
第二章 迷霧、磨擦與渾沌邊緣
 
在《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中,托爾斯泰(Tolstoy)描述拿破崙在一八一二年的博羅迪諾會戰(Battle of Borodino)中收到來自戰場前線的回報。結果,所有內容後來證實無一正確。有些說法有失精確,因為「在戰爭如火如荼進展的過程中,想要描述任何時間點所發生的事,根本不可能」。某些情況下,傳令回報的事情並非他們真正親眼目睹,他們只是彙整從他人口中聽見的消息,加以轉述。有些回報內容起初很準確,但消息傳到指揮官耳中時,情況早已截然不同5。現今的領導者一定覺得這種景況熟悉到令人毛骨悚然。
 
所有競爭環境無不充斥各種複雜因素、威脅和機會,與軍事衝突之間的相似之處相當可觀。機率始終是不可忽視的一項因素,左右著所有行動與反制作為。舉凡出乎意料的發展、外部力量、人為因素,都具有影響力。很少有計畫可以不顧現實情況,原封不動地實施,因為我們的假設難免失準,競爭對手可能改採預料之外的作法,或甚至我們採取行動後,引發眾多因素交互作用,進而改變了原本的情勢。
 
克勞塞維茲寫道,「戰爭是政治透過其他形式運作的一種延伸」6。若將戰爭放在更廣泛的政治情境底下探討,不難發現為何這句闡述戰爭的名言,套用到戰場以外的地方也同樣貼切。克勞塞維茲指出,任何衝突都是不確定性的具體轉化,包裹在迷霧和磨擦的表象底下,而二十一世紀錯綜複雜的商業、外交、政治、國安等環境,當然也不例外。
 
迷霧主要是形容資訊的模糊特性(informational ambiguity),發生競爭行為的所有動態環境都籠罩在這一層迷霧底下。無論是商界、政府或戰場,一旦爆發「戰爭」,當事者往往無法清楚辨識真實情況。當然,我們可以、也應該集結眾人心力,共同釐清真正的狀況、摸清對手的意圖和能力,並對整個情勢歸結出銳利的觀察結果。然而,競爭本身就具有不透明的特質,加上彼此牽制的力量眾多,我們勢必深陷一知半解的困境,對真實情況的認知時常有所缺陷而不完整。
9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