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7
【內文試閱一】
 
孤獨
每個孤獨,都有自己的個性
 
每個「孤獨」,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個性,也有不同的命運。他們都有著相同的曖昧信仰——「不是想死,只是不想活」。就這樣,有著不同的銅像,走來走去,都叫做「孤獨」。
 
當他說著自己是如何在被家人忽略下長大時,我有著孤掌難鳴的想法,但他說的卻是他雙拳打天下的故事,雖然後來仍是落得失敗的下場。他說,「不是想死,只是不想活」,我想的是,他孤獨地死了,他也孤獨地想要活著,想死的不是他,想活的也不是他,是他的「孤獨」堅持要活下去。
 
他說,當年父母不管他的死活,我想著,他活下來了,卻死去了更多,活下來的大都是死掉的自己。當他走過那些因失落和疑惑而死去的自己的旁邊時,他甚至不再覺得孤獨。他不記得,路過那些死去的自己時,身體曾經東挪西避,是不想要踩到自己。旁邊的人都說,他的走路姿勢很奇怪,好像一直在閃避著什麼,雖然並沒有什麼東西橫亙在路上。
 
他說著自己的成功,當年的成功,到現在仍沒有褪色,甚至被加上了新的色彩,讓他的心情愉快,卻也籠罩著一層迷霧,讓他覺得自己是失敗的成功。他把失敗的焦點放在他全力支援妹妹的成功,之後她卻對他不再理睬。妹妹的成功,讓他覺得是自己失敗的主要原因。
 
我早就知道,無法只從被說出來的故事裡去了解人性的繁複。他願意提供的故事,其中一定有著我們常說的「阻抗」,或者對自己和他人情況的視而不見,簡單的說,「受苦」,除了在已經失去的,也在於後來被創造出來的,只為了要重現「再度失去」,讓這種「苦」持續不斷翻新。其實它可能有著自己的主角,不是被他看見且在說話的自己,而是一直被排斥的,某個不是自己的自己。這定位有些拗口,也可以說,有個不被當作自己的他人,但是這個他人卻從來不是別人,一直是他自己,被自己嫌棄的自己。這使得他的成功不是來自於「要成功」,而是「需要失敗」來記得當年的失落。失敗,才是他的心情博物館裡,真正的自己。不過,這需要像我這樣的旁人來做註解,把他當作是在有溫度和有情感的地層學裡,有很多遺跡可以研究的對象。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