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臺南獨家記憶:府城米糕栫(餞)研究

臺南獨家記憶:府城米糕栫(餞)研究

  • 作者:張耘書
  • 出版日期:2020/12/16
內容連載 頁數 1/4
米糕栫(餞)的文化資產特色與價值
 
米糕栫(餞)為臺南府城普度或醮典特有的祭品,罕見於臺南以外的地區,不僅具在地性,其歷時悠久,與民間信仰、祭祀活動緊密連結,更有特殊的文化意涵與象徵意義,既是廟埕文化最真實的展現,其形成的背景,亦反映出先民的生活形貌與智慧。綜觀而論,米糕栫(餞)技藝呈現出以下幾項特色。
 
一、歷時逾百年,依舊「活的」文化
 
根據日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記載,以及由業者奠基立業的歷程來看,可確知遲至日大正7年(1918),米糕栫(餞)便已普遍於普度場合中所使用。米糕栫(餞)的文化與技藝歷時逾百年,有其歷史性,且目前仍有從業者在製作,於普度祭典中也為府城民眾所使用,具有文化意義與社會功能,並在傳承中受時代環境與群體交互影響,呈現持續累積與發展的軌跡,可謂活的文化。
 
二、富庶繁榮、產地優勢,米糕栫(餞)成為府城特有祭品,深具地方性與獨特性
 
早年物資不豐,以糯米與糖製成的米糕栫(餞),因食材珍貴,非一般偏鄉百姓所能輕易負擔,而府城曾是臺灣的政經中心,不乏富商巨賈與世家大族,為首善之都、富庶之地,也因此有能力去製作米糕栫(餞)。加上臺南一帶自早便是米、糖等經濟作物的產地,也是米穀加工集散地,城內又有糖郊、糖商與製糖的糖間,米倉、糖倉所帶來的原料取得便利性以及成本優勢,而使得米糕栫(餞)有絕佳的發展條件。米糕栫(餞)為臺南極為獨特的普度祭品,最初僅見於府城,而後由舊城區逐漸擴散至周邊的安平、南區,再向外逐步拓展至鄰近的新市、安定、西港等鄉鎮,對臺南的祭祀與祭品使用慣俗產生一定的影響。大致上,米糕栫(餞)的使用仍以臺南地區為主要場域,其他地區則極為罕見,反映出鮮明的地方性,且目前確知僅府城普濟殿前黃家與安南區本淵寮黃家兩家業者為專業製作與大量供應,亦見其獨特性。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