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與人為善結良緣:孔子的處世智慧

與人為善結良緣:孔子的處世智慧

  • 作者:林在勇
  • 出版日期:2020/12/31
內容連載 頁數 1/4
1 你我都是好朋友
 
君子待人忠厚,一視同仁,不朋比阿黨,偏袒少數人。小人只知朋比營私,不知廣泛地愛人。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為政〉)
 
周或比,都是與人親厚,但君子親厚天下人,小人只親厚自己的黨羽。出於公義之心,就能泛愛眾人,視天下為一家;出於私心,則趨利附勢,拉幫結派,互相援手,或只在氣味相投上尋求,逞自己私意的快活。
 
如果我們未曾好好深思孔子這句話,會覺得人難免會有個人的偏好,如何要求我們做到一視同仁?難道袒護自己人,就被說成小人嗎?
 
時代不同了,這句話也應有不同的含義。這裡所指的君子,應是孔子所肯定的,有大氣度、有容人之能的人,基本上他待人的態度是一樣的,不會因為對象的身分、地位、立場的不同而不同;相反的,氣度較小的人,則會劃分你和我是同陣營、同一族群,我就待你好,不然,便不假辭色,想辦法讓你難堪。
 
不刻意同聲同氣
 
一派公心,就是有原則。有這樣原則的人,並不刻意追求與別人同聲同氣。企業經營上有這麼一個說法-「公司裡只出現一種聲音,就是公司最大的危機。」
 
那意味著,這家公司所有的決策,都是「下體上意」做出來的決定,即使老闆的決策是錯誤的,也沒人會提出反對的意見,萬一這錯誤的決策會危及公司存亡的根基,很可能這家公司便毀於一夕之間。
 
處理事情如此,待人也應作如是想。我們不怕聽到不同的意見,或是與不同價值觀的人相處。沒錯!人總是喜歡聽好話,喜歡別人稱讚自己,但世界上沒人是十全十美,也沒人能面面俱到,不同的聲音正可以彌補我們思考遺缺之處,見我們所未見之處,更何況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人格的養成亦不同,刻意要求別人和自己一樣,豈非吃力不討好?得罪別人又苦了自己。
 
改變自己的心態
 
事實上,有好些高級知識分子,自認為待人處世都很公正,也有一些換帖死黨的好朋友,但不知道為何自己的人緣就是不佳,搞不清楚怎麼老是和人處不來,老是有人找他的碴!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