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未燒書

未燒書

  • 作者:楊渡
  • 出版日期:2021/06/03
內容連載 頁數 1/4
1989年,5月26日,菲律賓,馬尼拉
 
空氣中,浮動著人體的汗騷味、美式的廉價香水、海港特有的海水加魚腥的氣味,以及熱帶氣候下,燒得異常乾燥的菸草味。
 
機場大廳裡,喧騰著各種語文的口音。聲量最大的是叫客的菲律賓TAGALO 語,帶一點殖民地土腔的英語、日本語對觀光客喊著:「Taxi Taxi」;幾個華人以廈門式的閩南口音道:「要坐車麼?」偶爾也傳出不標準的普通話「計程車」。
 
人種與衣著亦是各色夾雜,穿著花布衫的男子圍繞著剛剛下飛機的人招呼;鮮紅的菲律賓貴婦妝扮、閩南人的淡素南洋衫、美式的高大西裝、台客的夏威夷花襯衫,以及大包小包的行李。
 
馬尼拉機場像一盤花色繁多的什錦沙拉,以菲律賓的土質陶器為底盤,以西班牙與美國的殖民地的花色為裝飾,盛裝著各種顏色熱帶的水果、鮮紅的櫻桃,以及早熟的肉體,濃重的體味。
 
即使有這些豐富的色澤,也難掩這個地方的貧窮。衣著破爛的孩子在攬客的司機之間穿梭,瘦而黑的腳上趿著拖鞋,單薄的汗衫蓋不住骨質的身子,細長的手臂伸出來,向旅客乞討。
 
馬尼拉機場如一面小小的鏡子,映照出菲律賓的歷史和現況。
 
我從出關處走出來,預計今天在馬尼拉辦台胞證,過夜,明天上午拿到證件,隨即轉機飛北京。
 
北京的學生運動從四月十五日胡耀邦去世開始,歷經亞洲銀行年會、戈巴契夫訪華,以及學生絕食、李鵬接見學生等重大事件,現在,學生仍占據廣場,無法收拾,眼看著幾乎要失控,最後的大鎮壓可能無法避免。我雖然已經派了一個記者在北京採訪二十幾天,但碰到大場面的群眾運動,一個記者遠遠不足。我在報社負責組建了一個社會運動採訪小組,對台灣各種類型的群眾運動有四、五年的採訪經驗,基於職責得去北京,為這一場震驚世界的學生運動,做最後的報導。
 
一個穿著寬鬆黑色西褲、手提小皮包,看起來就像旅行社業務員的年輕男子走上前來。
 
「楊先生嗎?」他用閩南語口音說。
 
「是。」我說。對方表明是旅行社的人,接過行李,說:「我叫李萬金,你叫我小李好了。」
 
「謝謝你。」我讓他幫我提上行李。
 
「小心自己的手提包,這裡有很多扒手。」他細心叮嚀。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