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徘徊於天人之際:海德格的哲學思路

徘徊於天人之際:海德格的哲學思路

  • 作者:關子尹
  • 出版日期:2021/06/24
內容連載 頁數 3/6

近代哲學中,繼胡塞爾這一方向的發展大勢而最能把「世界」及「界域」這兩組概念透徹地分析和進一步發揮的,要數海德格了。在海德格筆下,「世界」作為吾人類生命實踐總域的意義得到了充分的揭示。而其所謂世界界域的「定向」功能遂再不只限於為吾人提供對外界事物的「時空定向」,而更於吾人的生活實踐歷程中為吾人提供一涉及抉擇取捨的「生命定向」。
 
二、存活理論與生命世界
 
 (1)從「範疇論」到「存活論」
 
總的而言,海德格把「世界」的最根本意義歸本溯源為人類的一種「存活格式」(Existential)。然而什麼叫做存活格式呢?從《存在與時間》(Sein und Zeit)一書中,我們很清楚地可以看出,海德格的所謂「存活格式」,一方面是依據西方歷來的所謂「範疇」(Kategorie)而提出的,而範疇理論乃是西方歷來一切存有論於語言上的描述基礎。正如康德曾意圖把傳統的存有論(Ontology)納入人類的理解「範疇」及其有關的先驗原則的「超驗分析」之中予以解決一般,早期的海德格亦很明顯地希望透過所謂「存活分析」(Existential analytic of Dasein)去取代亞里斯多德以來的存有論乃至康德的範疇論。
 
此中,海德格的基本態度是:歷來的範疇論(甚至包括康德的範疇論)的主要職志,不外是要提供一有關外在對象世界之說明;然而與此同時,卻不能把存有論或範疇論問題與人類生命實踐所具體開展出來的「生命世界」充分關聯起來。於是乃提出以「存活格式」去取代「範疇」,或以「存活論」去取代「範疇論」的想法。海德格這一種構想,從理論問題的構成上看,其實濫觴自十九世紀末德國哲學家狄爾泰(Wilhelm Dilthey)所謂「生命範疇」(Kategorien des Lebens)理論。不過,自從 1985 年,海德格於二○年代初於弗萊堡的講稿陸續面世後,上述這種推測得到更充分的支持。在 1921-22 年的《亞里斯多德的現象學解釋》講稿中,海德格便首次使用「基本生命範疇」一概念去概括他後來強調的所謂「存活格式」。
6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