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6
第1章  決策
 
人人都可以是造局者

由於某些細菌對於抗生素產生了抗藥性,每年全球因此死亡的人數已經來到七十萬,而且還在迅速增加。再不找到解方,未來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數可能上看千萬,也就是每三秒就有一人因此喪命,就連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也只會是小巫見大巫。而且,這個問題可說是人類社會自作自受。抗生素的藥效之所以愈來愈差,是因為過去的濫用:這些藥物原本該抑制細菌,現在卻把細菌訓練成了超級細菌。

現代人對於抗生素的使用習以為常,但盤尼西林是到1928年才發現,又經過十年以上才開始量產;在這之前,簡單的骨折或刮傷就常常奪走人的性命。1924年,美國總統柯立芝十六歲的兒子在白宮草坪打網球,腳趾起了一個水泡,引發感染,短短一星期就讓他丟了小命;再高的地位、再多的財富也無力回天。時至今日,從剖腹產、醫美到化療,醫學幾乎各方各面都有賴於抗生素。抗生素的抗菌力降低,這些治療的風險就會變大。

巴茲萊(Regina Barzilay)是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學教授,她位於麻州劍橋市的研究室色彩豐富、植物茂盛,而她對於抗生素的問題有一套解決方案。傳統藥物研發多半是針對過去有藥效的物質,試圖尋找分子「指紋」相似的物質。這種做法通常成效良好,但在抗生素這個領域卻行不通。成分相似的物質多半早就研究過,於是新研發的抗生素結構與現有抗生素極為相像,細菌很快就會演化出抗藥性。為此,以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工程學教授柯林斯(James Collins)為首,一群背景多元的生物學家與資訊工程學者,和巴茲萊合作,決定採用另一套方法,不再把重點放在尋找相似的結構,而是尋找期望的效果:這種物質能殺死細菌嗎?在他們看來,這不是生物學問題,而是資訊科學問題。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