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_加碼
內容連載 頁數 1/6
大哥,治理國家不能靠腦補啊!——戊戌變法(上)



甲午戰爭是歷史給大清國打臉用的。

日本和大清同樣是儒家制度,同樣都是閉關鎖國。日本人口比大清少、土地小,國力要差很多倍,原本是中國的萬年小弟,明治維新運動比洋務運動還要晚七、八年才開始,結果各方面全部落後的日本,竟然在短時間內變法成功,站起來把大清國壓在地上隨便打,要是沒列強在旁邊攔著,直接打死都有可能。

我們很自然地會問一個問題:為什麼起步相同的兩個國家,日本可以變法成功,中國不可以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需要花點時間,講一下日本明治維新的過程,您可別嫌麻煩,因為日本的制度對清末的政局有深遠的影響,而且這還得從日本的古代史講起。

古代日本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從唐朝開始,日本在文化、制度上都高度模仿中國。那時,日本模仿中國建立了自己的皇權體系「天皇」,但和中國不同的是,日本皇室對地方的控制力很弱,無法像中國那樣建立政令統一的郡縣制,而是要把治理地方的任務委託給領主。換句話說,古代日本實行的是封建制,一個日本被分割成很多相對獨立的小國,就像唐朝把各地獨立的軍鎮稱為「藩鎮」一樣,日本把這些小國稱為「藩國」。

我們還記得,當年周朝採用的就是封建制,結果到了周朝末年,各個諸侯國都不聽周王室的話,紛紛造反。

類似的情況,到了中國南宋的時候,日本一些藩國實力變強大,它們也不聽天皇的話,互相征戰攻伐,最後,一個最強的領主用武力征服了全國,但是這種征服和秦始皇把六國都滅了不同,最強的藩國只是讓其他藩國表示臣服,沒有能力把這些小國都滅掉。

這個最強藩國的領主統治了日本,但是他沒有廢掉天皇,而是把天皇架空,尊為名義上的領導人,自己以「征夷大將軍」的名義掌握全國實權。「征夷大將軍」死後,職位可以傳給自己的兒孫,所以這些「征夷大將軍」其實是日本真正的君主,只是缺一個名分而已。古代日本的這種政治形態,稱為「幕府政治」:在中央,有一個掌握實權的強藩(即「幕府」)和一個被架空的天皇;在地方,有保持相對獨立性的藩國。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