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8
台灣南部蕃社探險談
 
(前文略)本次旅行,是乘船到〔屏東縣的〕車城登岸的。[註1] 登陸以後,轉往恆春,調查了山麓豬朥束社、射麻里社的排灣蕃及阿眉蕃,也調查了恆春一帶的平埔蕃及漢、蕃混血種,然後進入牡丹社的地盤,也就是牡丹中社、家新路社、牡丹路社、巴仕墨社一帶,先沿著楓湖溪〔楓港溪〕下降,再深入「恆春上蕃」各社調查,經枋寮回到恆春。[註2]

我跋涉的山地,是一般人足跡所未到的地方,常常從山上降到溪谷,又從溪谷爬升,排除萬難才尋到通路前進。

關於第一次跟第二次調查旅行的始末,已經在本協會裡報告過。現在講述第三次調查,也就是台灣南部的情形。

恆春原是一個平原,由於牡丹社事件而一躍成名。當地的蕃人把恆春一地,稱為 Bujabujau,Buja 是鯊魚的一種,當地海岸有很多鯊魚可以捕捉,所以叫做 Bujabu-jau。明治七年我國征討牡丹社的時候還沒有城郭,戰事結束以後,清廷急急忙忙用磚石築成城砦,召集漢人入城居住。[註3]

著名的〔英國鳥類學家〕Swinhoe〔中文名字郇和〕也曾經在一八五八年左右到恆春訪問過。一八六七年美國船「羅發號」“Rover”在航行中遇強風而漂流到牡丹附近的海岸,船長夫婦登岸時,被龜仔角社的蕃人殺害,導致清國與美國間的糾葛。後來又發生琉球宮古島的漁民漂流到台灣東南海岸,被牡丹社蕃人殺戮的事件,而引起明治七年日軍征台戰事。由於日本出兵征討牡丹社,結果促成清國政府開始把恆春一帶納入治權之下。

但是,距離恆春二日里地方的車城,早就有漢人居住。當地有一座廟,似乎有一四○年到一五○年的歷史,從這一點可以想見漢人很早就來拓殖。

調查恆春的土人最需要注意的,是「龍鑾潭」邊的一個部落。明治七年日軍來時曾經查出湖邊的蕃人是熟蕃,但是從今日的人類學觀點來看,他們既不是漢人,也不是生蕃,可說是雜種的民族。[註4]
 
8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