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4
第二章 

繪製人體生物場域圖
 
在二○○六至二○一○年間,從上大學前到讀大學的時候,我就使用音叉描繪出人體能量場的全新場域圖。幸運的是,我住在杳無人煙的山區,家裡的辦公室非常安靜,讓我可以很仔細聆聽音叉發出的泛音與低音。我花了好幾年時間,就像組合拼圖的碎片一樣,我稱之為「生物場解剖學假說」的完整場域圖才漸漸浮現。

生物場解剖學假說是一種心智架構的模型,我經過二十五年的研究才呈現出來。就像大腦被劃分成許多區域,不同區域負責不同的事物,我們的能量場也是如此。跟神經科學家繪出大腦解剖圖,並弄清楚大腦的不同區域有不同的功能與相關性一樣,我也繪製出人體生物場解剖圖。那個過程引導我發現一個特殊的記憶儲存解剖學。

概括地說,我的假說就是:我相信人體生物場是一個散布出去的電磁媒介(一個生物原生質〔bioplasma〕),環繞並滲透至人體,還儲存著我們生命經歷的紀錄,所謂的心智與記憶其實都存在於這種電磁場之中。我們曾經歷過的每一件事的資訊,甚至祖先經歷的事,都會以駐波(standing wave) 的形式被編碼至身體電磁場中,而特定的區域會儲存特定類型的經歷。在這個模型中,你的身體是處於你的心智中,而非心智處於身體中。

藉由身體與聲音的交流,聆聽返回的訊號,就會顯示出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普遍模式。生物場就像大腦一樣分成不同區塊,不同的情緒經驗會被儲存在不同的平流層位置。情緒經驗跟記憶一樣,是被儲存在人體周圍的駐波。不同的情緒會有不同的頻率特徵,所以我才能辨識出它們。這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我也沒有特別厲害的聽力。學習真正去聆聽一直是我最大的挑戰。但終究我仍學會了頻率的語言,最後也把這種語言教給其他人。當我在教導學生時,幾乎每個人都能聽見它並感受到它,如果有人當下無法立刻做到,最後也都能學會。悲傷的聲音真的聽起來很悲傷,恐懼則具有清晰的脈衝特質。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