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6
◎被馴化的人類

在學校時,你坐在一張小椅子上,把注意力放在老師所教的科目上。在教堂內,你把注意力放在神父或牧師所講的道理上。你的父母、兄弟、姊妹也都試圖要抓住你的注意力;與此同時,我們也學會如何博取他人的關注。漸漸的,我們愈來愈需要別人注意我們,而這樣的需求,有可能會導致我們與他人進行激烈的競爭。兒童會競相博取父母、老師或同儕的關注。「看看我!看我在做什麼!喂,我在這裡!」這樣的需求會變得愈來愈強烈,並持續到成年以後。
 
外在的夢會抓住我們的注意力,教導我們該相信什麼,而第一步就是從語言開始。語言是讓人類得以彼此了解並互相溝通的一套符號,其中的每個字母和每個字眼都是一個約定(agreement)。當我們說「這一頁」時,「頁」這個字就是我們都能了解的一個約定。一旦理解了這套符號,我們的注意力就被它抓住了,而且能量就會在人與人之間轉移。
 
以何種語言成為你的母語,並非你的選擇,同樣的,你所擁有的宗教信仰或道德觀也不是你個人的選擇,這些在你出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我們從來就沒有機會選擇自己要相信什麼或不相信什麼,即使那些小得不能再小的約定,都不是我們自己所選擇的。我們甚至無法選擇自己的名字。
 
我稱呼這個過程為「人類的馴化」(the domestication of humans)。透過這個過程,我們學會如何生活、如何做夢。在人類的馴化過程中,外在夢境裡所包含的資訊會傳送到內在的夢境中,形成我們的一整套信念系統。孩子最先學會的,是各種事物的名字,例如媽媽、爸爸、牛奶、瓶子等等。就這樣日復一日,我們在家裡、學校、教堂以及電視上,學到如何生活、什麼樣的行為才是可以被容許的。外在的夢教導我們為人之道,讓我們對於什麼是「女人」、什麼是「男人」有了概念。此外,我們也將學會評斷,評斷自己、評斷他人,評斷我們的鄰居。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