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 /5
1 我的孩子應該在什麼樣的學校讀書? 你期待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成為什麼模樣的大人呢? 如果孩子每天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待在一座外觀四四方方、由數排箱型教室所疊加而成的建築物中、與外界有高牆相隔,從小學到國中、高中、甚至大學,身處的校園都沒什麼不同,仿若只是不同模組拼湊而出的空間,我們如何期待這樣的環境,能夠培育出擁有多元想法與豐富創造力的人格呢? 求學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重要階段,校園設施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更是塑造人格、建立群體觀念的重要場所。一個國家想要打造什麼素質的人民?一所學校想要展現什麼樣的教育理念與辦學方針?都可以從校園空間的規劃看出端倪。因此,教育家與建築家如何通力合作、打造出最符合當今社會需求的校園建築,一直是世界各國建築領域的重要設計課題。 在什麼樣的校園內學習對孩子才是最好的?歐、美從一九九○年代開始推動永續校園,如今世界各國多半認同,能夠從經營資源、校園建築來達到永續性的校園,能帶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效果與環境教育。美國建築界權威組織美國建築師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AIA)轄下的教育委員會主席John Dale就曾指出,一座好的校園建築應該與環境、社區有所連結。 過去傳統校園多半較為重視室內的學習空間,然而戶外的學習場域與室內的教學環境對孩子來說同樣重要,如果老師們能夠根據教學情境自由選擇兩種不同氛圍的空間,將更可以讓孩子體驗全面的環境關係。更重要的是,校園建築應該隨著社會文明變遷而與時俱進,在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孩子們獲取知識的方式更加多元,因此,教室的用途也應該鬆綁,採用更多科技設施,增加學生與老師之間互動討論的深度、培養孩子獨立研究的能力。
共
5 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1 2 3 4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