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西方技術藝術史(修訂版)

西方技術藝術史(修訂版)

  • 作者:仇國梁
  • 出版日期:2022/01/24
內容連載 頁數 4/4

他們所代表的這種具有進步意義的藝術史觀,促使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藝術家大衛(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年)積極的關注社會現實、表現現實,從而將古典主義藝術推上一個新階段。

與之相比,還有一種歷史主義則表現出一種很強的消極意味。對古代文化模仿學習的觀念,讓一些人產生強烈的懷舊情緒,甚至希望扭轉當時的工業化進程而回到一個烏托邦式的中世紀。比如英國的藝術批評家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年),他的美學觀點就是拒絕古典文化傳統,支持一種從哥特藝術延伸到浪漫主義的北方文化傳統。

接下來便是現代藝術史時期。布克哈特在19世紀後期寫出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這可以算是藝術史學科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但是這本著作與其說是藝術史,不如說是文化史。他的學生沃爾夫林著作的《藝術史的基本原理》,因為將藝術的風格發展問題作為專門討論的焦點,才可以算是現代藝術史學科的第一部專著。他們師徒二人有個共同點,都是企圖透過對不同時期和不同流派的藝術風格特徵進行分析,把一種知識的嚴格規範納入藝術、文化的研究之中。這就是興盛於20世紀前期的一種形式主義研究方法。

除了上述師徒,還有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年)和黑格爾及另外一些歷史學家也提出了一系列藝術史研究的方法論,促使了20世紀學院藝術史的崛起。從此,藝術史開始注重藝術家、流派或時期的藝術品的身分確認,以及其製作時間、為誰做、目的、產生以來的有關經歷,藝術品的品質問題等,歐洲傳統藝術史的核心內容就此形成。

1930年代之後的50年,是歐洲傳統的現代藝術史的繁榮時期。大批受到納粹迫害的德國學者移民到了英國和美國,其中包括扎克斯爾、瓦爾堡、帕諾夫斯基和貢布里希。這四位學者致力於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情境中闡釋藝術品的主題,從而來反對沃爾夫林的極端形式主義。

從此,藝術史從實證性、考據性研究以及風格學描述,轉向多視角、多層面的解釋,不僅形成了形式分析、圖像學,還形成了精神分析、心理學、社會學等眾多藝術史理論,在人文學科領域贏得了崇高的聲譽。傳統藝術史進入了黃金階段。
4上一頁 1 2 3 4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