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6
花開花落總有味:〈髻〉和〈孤味〉的不圓滿之歌   
 
林秀英是台南一間以蝦捲起家的餐廳老闆娘,在丈夫離家後,堅強能幹的她一手養大了三個女兒。眼見三個女兒各有一片天,自己苦盡甘來,卻在七十歲大壽當天,得知負心丈夫過世的消息。

丈夫在外另有情人,遺願卻是「想回家」。秀英再不甘也還是默默接過承辦喪禮的責任。小女兒不知道家裡那段辛苦的歲月,私下常和父親及那位「阿姨」往來,甚至指責秀英不讓「阿姨」來送父親最後一程:「同樣是女人的心情,難道你不能理解嗎?」

秀英又氣又委屈,她不明白含辛茹苦養育女兒二十年,在女兒心中為何還比不上那個沒養過家的父親?但三個女兒也各有各的壓抑和委屈,母女四人在喪禮中不斷摩擦、衝突、爭吵,但最終,她們依舊是一家人。哭完氣完,依舊相擁依偎的家人。
 
♦ ♦ ♦
 
二〇二〇金馬獎入圍六項的〈孤味〉,描述了秀英這個傳統堅毅的女子,和女兒、孫女三代女性的各自課題。在破碎婚姻中忍辱負重的秀英,堅毅卻也剛硬獨斷,無形中將她的怨嘆轉移到女兒身上。女兒們懂母親的不易,卻也背負著母親的負面情緒壓力。

而散文大家琦君的名篇〈髻〉,也講述了母親、姨娘的半生榮悲。在上一輩的傳統婚姻中,年幼琦君見證了不得丈夫寵愛的母親青春空付,備受寵愛的姨娘晚年卻也是蕭條冷清。琦君以溫婉的筆調,紀錄了傳統女子只能「菟絲附女蘿」的悲歡情仇,姨娘和母親每早背對背梳頭的畫面,更是將傳統女子的榮寵血淚濃縮在紙筆一隅。

無論是〈孤味〉還是〈髻〉,都是原生家庭破碎的悲歌,也是一代女子群像。無論哪個時代,婚姻中的困窘摩擦依舊多不勝數,理不清的家務事,一直是每個世代共同的課題。
 
#他們都是好人,但不是完人
  
台灣散文大家琦君,筆下憶起與父母家人的相處點滴,總是充滿著溫馨的孺慕之思。事實上琦君筆下的父親、母親,應是她的伯父、伯母。琦君的親生父母早亡,伯父、伯母給予琦君兄妹最真摯的呵護與親情,也成為琦君文章中提到的「父親」、「母親」。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